【摘要】《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认为: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有着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并使之为自己服务;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过程是一个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唯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反杜林论》 生态观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1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过程中,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他们在创建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就开始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19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出现,使得他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为批判德国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回击杜林对马克思学说的进攻,并清除杜林思想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影响而写的一部重要著作。恩格斯批判杜林错误观点的同时,清晰地阐述了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有着自己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这是一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反杜林论》中生态观的基本内容
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逐步演化和发展起来的,没有自然界也就没有人类的演化和发展。这一思想根源于恩格斯生态观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基础,是这些哲学基础的生动体现和必然结论。在充分运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批判杜林的先验主义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恩格斯得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这一结论。当时,自然科学领域已经出现了对植物和动物的胚胎发育研究的“胚胎学”以及对地球表面各个地层内所保存在着有机体的遗骸进行研究的“古生物学”。恩格斯谈到杜林时说:“这个人对别人是如此严格,而他本人竟十分确切地知道自然界是按照谁的意志做这件事或那件事,谈论自然界的纤巧性,甚至还谈到自然界的意志!确实是降神术的紊乱,然而是在哪里?在海克尔那里呢,还是在杜林先生那里?”①
自然界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自然界有着自己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这也是建立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基础上的,而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自然界在按照自己的时间车轮运动、发展和变化着,即辩证地发生着,这一结论是有着现代自然科学作支撑的。自然界辩证发生过程根源于自然界内部矛盾运动。不仅简单的机械的位移本身包含着矛盾,“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我们在上面已经看到,生命首先正是在于: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矛盾一停止,生命也就停止,死亡就到来”②。事物内部的矛盾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自然界也是在自身内部矛盾推动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并使之为自己服务。人类应当适应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既然自然界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那么,人类就应当适应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这也是唯物主义的要求。适应和尊重自然,就必须采取谦虚的态度,在自然面前,作为自然产物的人类必须保持谦虚态度,不能妄想总是去征服自然,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惩罚。自然界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但这不代表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我们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人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自然不仅是人类的实践对象,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依赖的对象;而且从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在认识并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作为人类实践对象以及人类生命、生活需要依赖对象的自然,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服务。
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过程是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过程。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人类产生之初,受制于主客观条件,认识能力有限,不能充分认识和利用自然,自然是作为人类“异己”的力量而存在。人类尚处在“必然王国”阶段,自由距离人类还很遥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文化知识的进一步积累以及自然史的逐步展开,人类将逐步突破原有认识能力的局限,不断深入认识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支配自然,从而一步一步摆脱“必然王国”的束缚而迈入“自由王国”。此时,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支配和控制了曾经统治人类的自然,人类不仅成为了自然界的主人,而且还成为自己社会生活的主人,人类的自由王国也就到来了。
《反杜林论》中生态观的深层解读
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紧张的制度根源。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为了不断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增加利润,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破坏了人与土地间的物质交换,使人类在消费食物衣服后,不能把消费掉的土地成分归还土地,从而把土地永久丰沃所赖以维持的自然条件破坏。由此可见,正是资本增殖自身的贪婪本性才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了追求利润,可以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甚至是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还借助于全球化浪潮推行生态殖民主义,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生态殖民主义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来降低生产成本,向环境倾倒越来越多的废物,导致环境急剧恶化,但却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另一方面表现为,拒绝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减排技术,事实便是不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
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立足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时述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强调,只有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一定程度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待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将全面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从而消除人与人之间异化的全部私有制基础,此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就可以建立起来。“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③所以,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才有可能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
《反杜林论》中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坚持自然生产力是基本生产力的新生产力理念。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一种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和浪费、江河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枯竭等环境问题凸显。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人与自然界之间呈现了一定程度的紧张关系。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赋予生产力新的内涵,提出生态就是生产力的论断,强调了生态在当代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态生产力中,自然生产力是首要要素,是所有生产力中的基本生产力。一方面,自然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正是依赖自然界内在自然循环和生态系统,才诞生了人类,诞生了美轮美奂的自然物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另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着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没有自然界提供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等自然财富,人类就无法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上述两方面来说,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自然生产力是基本生产力理念。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尊重自然,才能尊重自然界产生、发展规律。
实现尊重自然规律和尊重人的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是指人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其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指人的活动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使自在自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人化自然。这不仅彰显了人的力量,而且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需要,达到了人所追求的目标,创造了人类文明,从而实现了人的价值。然而,问题在于,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一定都是完全积极的,因而不一定总是有价值的。急功近利的心态、需求过度膨胀、自私自利的心理、法制的不完善等原因的存在,会导致人的活动有时和长远利益、社会利益以及整体利益相冲突。其结果是,资源过度消耗和浪费、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这不仅背离了人的价值,而且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给自然带来了灾难性破坏。自然界中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等自然财富以及在此基础上人们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等心理会驱使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贪欲,自然却不能满足。自然规律和人的价值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对立只会产生人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和破坏。尊重自然规律和尊重人的价值是统一的,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尊重人的价值的前提,唯有此,人才能约束和限制自己的非理性和无价值活动,自然和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
打造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人类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还将在较长时间内共存和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挑战的必要性。当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社会凭借“帝国式的生活方式”的霸权在国际劳动分工、自然资源获取、环境污染、空间使用等方面,依然处于优势地位。这不仅造成了对自然资源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而且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方式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至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前正处在大力发展生产力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阶段,客观上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一定程度的不和谐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内因上来讲,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通过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从外因来讲,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联合第三世界其他国家,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同时,敦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减排技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只有通力合作,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效率,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避免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保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共同打造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才能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作者为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为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SJB687)研究成果】
【注释】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6页,第1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
责编/王坤娜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