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改革落地难,到底难在哪

“2013.11—2016.11”,全面深化改革走过了三年的历程。三年虽短,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脉络日益清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发力,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基本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行政改革引领、财税改革问世、司法改革试水、户籍改革破冰、公车改革推行……许多多年想改不能改、想啃啃不动的“硬骨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真枪真刀推进改革的破竹之势。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在学习理解上,还存在“一知半解、生搬硬套”的问题;在贯彻落实上,还存在“徒陈空文、等待观望”的现象,导致一些改革措施难以摆脱落实难。例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目前仍存在改革不到位、不配套、不衔接等问题。改革落地难,难在何处?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落地难,难在改革现实阻力大。在我国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顺利推进改革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也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渐进步骤,好改的、见效快的、普遍受益的改革,绝大多数都已经进行了,现在需要有所突破的,恰恰是不容易改的、两难选择的、要触动一部分人利益的改革。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既需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关系调整势必触及部分既得利益者已经取得的利益和预期得到的利益,促使他们千方百计阻碍改革的推进,抵消改革的正能量。

落地难,难在一些干部少担当。改革越到紧要关头,事业越到十字路口,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在位有责、挺身发力。在全面从严治党环境下,个别党员干部为了求自保就宁左勿右、宁慢勿快,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出现了等待、观望情绪。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不能正确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仍习惯沿用老思路老套路,对于新的改革举措认识不到位不充分,导致行动上不主动不对路。另外,基层工作人员往往是有限收入,有限权力,却无限责任,精神压力大,职业风险高,而不愿担责。正因为个别领导干部不想、不敢、不善担当,致使部分领域改革无法取得突破。

落地难,难在形成合力不容易。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过程。没有中央的统筹安排和有力推动,改革势必难以推行下去。与此同时,地方是改革举措真正落地的承担者,其执行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不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不能创造性地把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对接具体现实、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此外,部分地方和部门之间的改革举措存在冲突,缺少协调性,甚至相互“拆台”。正是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不能真正将自身“摆进去”“动起来”,实现整体和局部、中央和地方、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以致部分改革缺乏合力,难以落实。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破除发展障碍,实现发展目标,必须深化改革。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建起来,接下来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贯彻落实。让改革真正落地生根,需要我们既当好改革促进派,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又当好改革实干家,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策  划:贾立政

执  行:陈阳波  魏爱云  马静  张晓  王坤娜  张蕾  孙垚 

李祥峰  杨玲玲  宋扬  王梦雅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落地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