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中国公众的财富观调查报告(2017)(2)

公众财富观:人本理念、发展理念与生态理念

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公众财富增长的新阶段。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根本要创新”“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其中蕴含的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充分体现了马克思财富观的人本理念和发展理念。马克思曾指出,“财富正是人对自然力统治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协调推进。正如马克思赞同威廉•配第所说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认为土地代表自然资源与环境,而资源环境是物质财富之源。为此,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遵循整体性、有效性、动态性等基本原则,以财富观的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作为视角来全面了解当前公众的财富观。

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财富观定义为公众自身对财富价值的理解认识,这种认识是通过对财富的人本理念、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理念的感知评价来体现的。在一个理性的群体当中,理性的财富观念可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爱慕财富,敬重他人,通过合作来努力创造和积累财富。而消极的财富观念的特征则是以富为耻,以穷为荣,不愿也不能创造和积累财富。除此之外,可能还存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例如扭曲的价值观,不仅不追求合作,甚至表现出“杀富济贫”或“为富不仁”的心态,或者不择手段、不顾及他人和子孙的利益疯狂攫取财富。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遵循整体性、有效性、动态性等基本原则,首先设立了有关财富观描述的30个项目并进行施测,前期收回样本量7348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提取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三个公共因子。结合三个理念因子的分数分布区间(平均数±标准差),借鉴吸收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观点和建议,制定出三个公共因子的标准分。具体不同的财富理念指数分布区间和特征如下:

人本理念:财富是人固有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外化,它由人的社会劳动创造并且服务于人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标准分为55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认识到财富既有其物质形式又有其人性内涵,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发展理念:获取金钱并不是财富创造的直接目的,精神、知识、健康等其它财富也是个人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分为50分,得分越高意味着个体更清晰的认识到非物质财富对促进自由发展的意义。

生态理念: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资源(环境)的损耗是要纳入到价值当中的,标准分为45分,得分越高说明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得分越低越倾向把自然资本当作没有价值的东西来对待。

通过项目测试对原问卷进行修订,并广泛推广。在10074份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众财富观的人本理念平均值为55.51分(百分制),高于临界值(55分),这说明公众较认可财富是实现个体自我价值的手段;发展理念平均值为52.39分,高于临界值(50分),这说明公众更关注精神财富;生态理念平均值为44.26分,低于临界值(45分),这说明公众的生态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见图1)。

图像 9

第一,人本理念得分最高,公众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较强。财富观的人本理念是指“财富创造和消费的主体是人,过程是人,目的也是人”。我们从财富生产、人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视角,分别建立了人与财富、社会与财富两个维度对公众财富观中的人本理念进行测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一方面,在人与财富的关系中,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财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而人的价值衡量尺度在于创造了多少财富。66.2%的受访者表示“财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是人的价值的具体展现”,68.3%的受访者认为“人的高贵不在于占有财富,而在于创造财富”。财富的生产创造过程也是人实现自身本质的过程,而人的劳动不仅仅为了创造财富,更是实现着自身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在财富与社会的关系中,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个人财富积累的多少与社会整体的有序发展密切相关。约67%的受访者认为“贫富差距过大可能是最大的不公,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并赞同“政府应在社会福利和保障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64.2%的受访者赞同“公众不断提高的获得感是国家最大的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展现了国家社会的人本财富观。而本次调查公众的较高认同度也体现出对人本财富观的回应与赞同。

第二,发展理念得分次之,公众更关注健康、时间与精神财富。财富观的发展理念强调财富范围的延展性,具体来说财富范围不仅包括物质财富,同时也包括其他形式的财富。我们从金钱、金融、健康、时间、人际、能力、知识、精神等多个维度对公众财富观中的发展理念进行测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健康、时间等自然财富得分最高,接近3.90分。污染的大气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不良的生活方式都在透支着公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在调查中,有较多受访者表示“宁要穷袋子,不做药罐子”。其次,人际、知识、能力、文化等精神财富得分次之,均在3.85分上下。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金钱不是所有的财富,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也很重要。约67%的受访者认同“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资源也是一种财富”;“只要有能力,其实不用怕赚不到钱”以及“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能让我满足”等充实情感的精神财富。最后,金钱、金融等物质财富得分偏低,均在3.80分以下(见图2)。相比健康、时间、文化、能力等财富,本次调查发现公众对于物质财富的认同度相对较低。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调查报告   中国   公众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