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家庭经济的富裕程度与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呈正相关。家境越富裕的受访者,其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越高。本次调查中,当问及“您的家庭经济情况”,46.8%的受访者选择“小康”;34.2%的受访者选择“一般”;16.3%的受访者选择“富裕”;2.7%的受访者选择“拮据”。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家境富裕的受访者,其财富观三大理念均约高于各个平均值3.2%。而家境拮据的受访者,其财富观三大理念均约低于各个平均值3.4%。
最后,受访者的职业、收入水平以及居住地对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有着显著影响。一是有稳定工作的受访者表现出良好的财富观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其中公务员、国企或事业单位职员得分最高,均高于各个平均值3%,而长期失业者得分远低于平均值。二是受访者的月收入与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有着复杂的关系。根据数据显示,当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时,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随着收入的增高而递增。进一步分析发现,月收入在5001-8000元以及12001-15000元的受访者,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最高。这两类月收分别为小、大城市的中等收入阶段,说明中等收入阶层具有相对科学的财富观。三是居住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或县级城市、乡镇村的受访者的财富观人本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指数呈现逐级递减趋势。说明居住地经济文化水平越高,当地公众对财富的认知越科学。
当前公众财富观念下的经济社会行为
致富、消费和分配财富行为是当前中国公众财富观下的三大行动逻辑。为此,我们建构了财富创造力、生态消费行为以及各领域财富分配情况三大维度,来衡量当前公众财富观念下的经济社会行为。调查结果如下:
首先,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有一定的收支规划,并已实现经济独立。当问及“您对自己的收支有规划吗”?31.8%的受访者选择“有很强的规划”,51.9%的受访者选择“有规划,且大部分能履行”。当问及“您日常开支情况如何”?43.6%的受访者表示“经济独立,且有结余”,45.3%的受访者表示“自给自足,收支平衡”。
其次,绝大多数公众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但面子消费情节仍然较为严重。88.8%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的出行方式是自行车、公交车、地铁或步行。96.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或有时愿意购买更贵的环保产品。而71.8%的受访者表示在请客吃饭时,经常会留下很多剩菜,55.2%的受访者认为打包剩饭菜非常丢人。
最后,公众投资理财意识较为强烈,同时也更期待通过消费享受良好的生活品质。近65%的受访者认为“股票等金融产品也是重要的财富”以及“如果财富状况条件允许,会优先考虑投资房产”。当问及“如果有多余的钱,您更愿意”?63.8%的受访者选择“投资理财”,49.8%的受访者选择“娱乐休闲”。相比之下,只有44.2%的受访者选择“储蓄存款”(见图4)。
引导公众形成更加理性健康财富观的几点建议
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家境越富裕的受访者,其财富观三大理念指数越高。物质财富得到满足的群众,一方面更有可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更有可能将较多的时间和财富来满足精神需求,或追求更好的生活的环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财富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由人民创造财富,由人民积累财富,由人民享有财富成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惠农富农”“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等。在精准扶贫、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措施的推进下,为公众创造提供发展环境。同时,在公众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又促使其进一步的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2017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之年,更需在经济新常态下,着力构建创新型经济格局,做大蛋糕的同时,继续深化精准扶贫脱贫工作,采取更实更硬的措施集中力量补短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重视无形财富积累,深化以创造发展为原则的财富观
本次调查发现,受访者对健康、时间等自然财富的认同度最高,其次为人际、知识、能力、文化等财富。同时调查数据也显示,相当一部分(76.8%)受访者或多或少会以财富多少标榜身份,甚至有受访者(19%)默许非法致富手段。说明当前部分公众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理念财富观,更加关注自然、精神财富,但是仍然存在浓厚的“金钱即财富,金钱即地位”的有形财富观念。为此,一方面,继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具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仍有不少群众价值方向迷失、盲目追求金钱利益、缺乏社会认同度。因此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力图克服拜金主义、奢靡主义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重视国民素质教育,在当前家庭与学校教育中,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味道渐浓。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偏重“以成绩论英雄”或“成功就是有钱”,从而导致人为物役、唯利是图财富观的形成。因此,要加强素质教育,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提倡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树立可持续发展财富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仍然有不少群众存在较强的面子消费意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礼”,强调为人处世要符合身份,通俗讲,即为“面子”。“面子消费”作为“讲面子”的主要外化行为,在给公众带来精神上满足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消极影响,不仅给人们带来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并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更容易形成盲目攀比的社会风气。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思想灵魂。“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引导公众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财富观,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促使公众树立绿色增长理念,自觉实现消费方式从奢侈浪费、随波逐流向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倡导提高绿色GDP、完善相关立法,通过税收杠杆等经济、法律、行政多元途径鼓励企业节约资源,引导公众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陈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