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去产能”需谨防国有资产流失

核心提示: “去产能”是中国经济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必要之举。但是,“去产能”过程中会导致部分生产设施被拆除、废弃,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再加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一些弊端,国有资产流失的程度可能进一步放大。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国有资产面临保值增值的严峻任务,必须仔细研究,尽早找到有效对策。

【摘要】“去产能”是中国经济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必要之举。但是,“去产能”过程中会导致部分生产设施被拆除、废弃,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再加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一些弊端,国有资产流失的程度可能进一步放大。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国有资产面临保值增值的严峻任务,必须仔细研究,尽早找到有效对策。

【关键词】“去产能” 政府资产 保值增值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并提出了包括“去产能”在内的五大任务。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然而,“去产能”过程中会导致部分生产设施被拆除、废弃,从而导致部分国有资产的减少,乃至债务的增加。再加上体制机制方面的一些弊端,国有资产流失的程度可能会进一步放大。因此,“去产能”过程中,国有资产面临着保值增值的严峻任务,它关系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和谐。

“去产能”是中国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益的必要之举

近年来,我国的部分制造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下等现象。持续性的产能过剩会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较多不利影响:一是产能的过剩势必会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二是珍贵的经济资源被过剩产能占用而不能发挥其更大的价值,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经济效率无法得到提升。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有关,因此,想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切实推进“去产能”这一重要举措。

“去产能”是中国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益的必要之举。但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生产设施是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去产能”的过程中,由于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必然要转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原来投资的一部分生产设备也要被拆除和废弃。因此,“去产能”过程中拆除和废弃生产设施本身,就是国有资产的削减过程,也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去产能”过程中存在着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

第一,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我国国有资产实行“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产权制度,国有资产按法律规定为全民所有,但全体国民并不能共同参与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决策,因此决策权被委托给政府,政府再委托给其专门机构,这就是国有资产的多层代理制。层层代理的结果是,国有资产经营的盈亏没有实际的负责人。这种产权制度的设置,会造成所有者的缺位和淡化,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管理者积极性的缺乏,造成资产流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对国有企业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革,并下放企业的管理权,但政府部门没有完全转变心态,仍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企业决策,不利于企业的科学管理和经营。

第二,对隐形资产的把控不够全面。隐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对隐形资产的把控并不全面。商标、信誉、专利权等隐形资产的价值难以进行准确评估,甚至出现漏估等现象。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隐形资产,但在自然资源这一块也存在着产权不清、没有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对隐形资产把控不全面,造成资产的流失。

第三,评估缺失,审计不严。对企业的有形和隐形资产数量的核定和确认,依赖于资产评估。政府部门评估的缺失和审计部门监管的缺失,致使国有资产出现不评估、低评估,甚至漏评估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无形资产,因为触摸不到、感受不全而出现漏估,对国家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在国企改制的浪潮中,许多企业因腐败、自身利益等原因,无视国家利益,将国有资产折价处理,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四,产权交易不规范。国有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依赖于国有企业产权的合理流动,但在产权交易的过程中,个别企业打着明晰产权的幌子,将国有资产低价卖给了个人;还有一些企业随意变更产权,最终将国有企业的产权变为私人所有,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国有资产被低价出售,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国企改革的重大目标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改革的重大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有效地保护和高效地运营国有资产,已成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首先,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贯彻渐变和逐步转轨的方法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创举。但当前一些地区的国有资产仍由多个部门分类管理,没有统一的机构管理,这就造成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和经营混乱等问题。因此,完善内部管理、规范国有资产运行,有利于正确计算损益、合理分配利润,避免虚盈实亏、资产流失、侵吞资本的“短期行为”的产生,对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政府监管机构的职责,以管理资本为主,重点管好政府资产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投资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其次,优化政府资产配置,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国有资产的不充分利用,是造成资产流失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由之路。提高国有企业所占有的营利性资产的效率,是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的重要方面。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予以重视。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闲置资产,这些闲置资产除了通过公开拍卖方式转让之外,还可以在进行合理调配之后重新再利用。整合多元化经营企业也是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经营特点不突出、收益水平较低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率不高的企业,可以采取业务整合、简缩经营规模、优化业务流程等方式,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

再次,健全国有资产运营机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资本在流动中创造价值,各地政府应当成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运用市场手段,积极参与市场活动。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指的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改革健全了国有资产的运营机制,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最后,用法治手段解决“去产能”过程中的问题。在“去产能”的过程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法治手段。用法治手段解决去产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思路,因此,在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合法处置资产、确保交易的合法公平、妥善处置职工的劳动关系等问题均需要法治的参与才能减少隐患。另一方面,要用法治手段引导市场行为,通过立法确立市场标准,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意义重大。一方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去产能”作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一直在稳步推进中。在这一特定背景下,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的新措施和新路径,仍需要我们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

(作者单位均为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①杨英法、康建林:《领导决策失误的自我预防略论》,《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国有资产   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