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核心提示: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寻找到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正确路径,唤起人们内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让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才能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摘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寻找到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正确路径,唤起人们内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让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才能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性 转型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路径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应该及时分辨是非对错,寻找到传统文化传承的正确路径。

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发展创新

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要求人们在推进文化现代化时,应该有选择地继承与发展,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录与保护工作。地方政府应对所在区域内珍贵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开发保护工作,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继承与保护,而不是过度开发。但随着我国旅游业、房地产业越发兴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赚取经济业绩而不择手段制造旅游噱头,将很多优秀文化遗产过度开发以赚取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优秀名胜古迹变成了管理混乱的脏乱差景区,一些古迹遭到乱刻乱画和风雨侵蚀。还有一部分优秀文化遗址由于名气不够,被当地政府拆迁发展房地产业。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被工业文明一步步蚕食而失去了自身特色,后人仿古遗迹做得再好也是徒劳,必须保护好我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和珍惜优秀文化遗产。

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很多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部分。某些地区仍然盛行封建迷信思想,存在很多封建陋习和迷信风俗,这一类兴盛的现象,往往是整个区域流传多年而形成的,通常由于受众群体受教育水平低下、认知能力较差而难以改变。当地政府应该积极推行人民知识教育和文化普及,坚决打击大规模聚众传播封建迷信思想的宗教活动,铲除封建迷信思想在当地人民当中传播的根基,彻底消灭这些封建思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出现的“人情交际”现象也应该得到改变。政府公共单位必须要走国家规定办事流程,不能靠收贿受贿和人情关系走后门,坚决维护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强制性与公正性,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让人情交际和官僚主义的腐朽文化在以法治为导向的现代社会,没有容身之地。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应该友好交流、达成双赢

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在工业文明时代必然会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交通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中国社会那种“闭关锁国”的社会状态必然是无法进行现代化发展的,必须与外来文化友好交流,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双赢局面。

积极欢迎外来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交流。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必然避免不了与其他文化发生正面接触,因此在接触外来文化时应该抱着积极交流的心态,尊重世界上每一种不同的文化形式与文化表现。在进行文化交流时,既不能有文化自卑心态,也不能有文化自大心态,应该以平等、不卑不亢的态度面对其他文化,认识到每一种存在的文化必然有其优秀的部分。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其他优秀文化,将其他文化经典的部分进行转化后吸纳到自身文化中来。只有包容性的文化才能够长久发展,两种不同的文化可以包容与交流,但是不能同化和侵蚀。一些国家采用文化入侵的方式来扩大自身的文化影响力,我们应该及时辨别哪些文化是借助文化交流的契机伺机进入我国进行文化入侵的,面对一些文化洗脑现象,要及时认清并坚决抵制。以文化大国的身份去积极吸引其他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交流,但不以文化大国的权力去打压、入侵其他外来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是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的正确做法。

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入侵。过去有一段时间,我国民众曾经盲目崇拜外国文化而贬低我国传统文化,完全不加辨别地认为外来文化趋于完美、没有文化糟粕,导致一些原本受到社会唾弃的外来文化糟粕在我国找到了文化生存土壤,对我国青年一代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时,必须辨别外国文化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优秀部分,坚决抵制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这些外来文化糟粕,加强民众文化素养以便抵制文化洗脑的危害。

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传统文化要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相互配合,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现如今,我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进。在思想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都是重要的两大趋势,假如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能达到文化的双赢结果。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引导传统文化现代化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能够帮助人们剔除心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能够帮助人们树立唯物观点而不致于轻易被迷信思想所迷惑;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能够让人们注意到传统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应该积极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糟粕并促进文化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带动传统文化一步步前进;马克思主义文化认为意识形态是由物质所决定的,因此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形态的形成必然有我国现实环境与社会实践的原因。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时,剔除那些文化糟粕。为此,我们可以从文化糟粕形成的文化环境入手,将形成腐朽文化的文化土壤铲除掉,这自然会降低腐朽文化的负面影响。以上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正确价值观以及方法论中人们可以用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部分,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是有着共通之处的,我们不能将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割裂起来看待,而是应该积极使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去指导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道路,让传统文化复兴之路更加顺畅与长久。

其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承。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都是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服务的,因此,进行传统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国如今大力推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有很多内容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吻合的。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缺乏前人经验的。由于缺乏经验借鉴,导致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但是,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过千百年的社会实践所流传下来的,是在我国独有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文化,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可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借鉴,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理念指导上层建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传统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在今天同样能够起到指导社会发展、塑造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灵魂基石。它不光有着宝贵的文化价值,而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同样有着理论指导意义。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时高举的精神旗帜,与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作者分别为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启示”(项目编号:L16BDJ006)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思政专项)委托项目“毛泽东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编号:L15WSZ02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戴贞标:《传统文化现代化路径的当代审视》,《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责编/谭峰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现代性   传统文化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