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城乡文化建设的不平衡依然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我们不仅要认清乡村文化建设课题中的应有之义,努力打造新农村农民精神共同体,同时也要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文化 存在问题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文化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县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不仅推进了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供给,如“四进零距”“一元剧场”等惠民演出,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有些地区还通过政府买单,让农民免费看上了有线电视,基本实现了农村文化广场的全覆盖。与此同时,农村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我们关注与解决。
镇村干部在综合工作中对文化工作的认识有待深化。在一些县区,有的村级干部除了脱贫、维稳、党建、环保等工作外,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部分干部虽然对此有了一些认识,但也只是止步于举办文体活动、评选道德楷模等方面,对于农村文化及道德建设的深入推进,并没有更多的思考和成熟的做法。这一现状在镇级干部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农村空心化现象使得文化建设陷入两难境地。例如某县原有84个自然村,农业户籍人口10.5万人,2016年全年转移就业总人数4.776万人次。若按此计算,约有45.5%的农民曾长期或短期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问题正在日益凸显,而且外出创业或务工的人员,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留守群体的文化建设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进行小村合并,任凭空心化趋势持续下去,那么新的文化设施投入后,就有可能陷入新一轮的闲置与浪费。
在文艺方面,民间社团面临执着追求与负重前行并存的现状。各县基本都有作家协会、戏剧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老年书画协会等团体,这些协会由爱好者自发组成,社团经费基本以自筹为主。此外,各镇、村还有大量的自乐班,他们的活动经费、场所,包括简单的道具,也多靠自筹。许多自乐班还结成剧社,聘请专业人士给农民排戏,自费购买服装道具,去外村演出。有的剧社社长为了不使一门绝活在自己手中灭绝,多方奔走呼吁,积极培养民间传承人;有的社长自费在自家院子里搭建排练场所,自费购买服装道具,为演员提供免费食物,垫资多达十万余元。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及成员们长期以来的坚持坚守,形成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在生活中负重前行并存的现状。
退休乡贤对故乡历史文化的孤独守望与奔走。在农村,有这样一批退休乡贤:他们热爱家乡,心系故园。谈起家乡的山水沟壑、老树古堡、人文典故,他们无不热血沸腾、激情飞扬,时刻流露出对故乡文化的爱恋与痴迷。他们发挥余热、回报家乡的满腔热忱让人为之感动。文化主管部门应该将这些乡贤组织起来,使之为繁荣家乡文化事业担当责任。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着重视体育及娱乐而忽视文化及道德的短板。例如,某县为了使农村文化广场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县城举办了一次农民广场舞大赛。台下数千名观众热情捧场,但台上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一幕:某村表演结束后,十几个赛手不愿退场,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冲撞音响师和设备。这件事十分发人深思:文化广场的修建的确使农民在空闲时间有了强身健体的地方,同时也交流了感情,开阔了胸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但如果农村文化建设只一味着眼于扭秧歌和跳舞等浮于表面的形式,而不加入道德的引领和文化的传承,就会有走偏的危险。
道德引领与文化传承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1917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时指出:“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这句话在任何时候,对任何民族、任何地域都不过时。当下,对于农民的教育,“野蛮其体魄”有了平台,而“文明其精神”仍缺少强有力的抓手。“文明其精神”至少要重点发展两大方面:一是道德的引领,二是文化的传承。这应该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引领农村道德文化建设,可以从建设乡村文化宫着手,打造新农村农民精神共同体。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乡村合并、农村人口减少是必然发展趋势。形式上的合并相对容易,而根植于历史与传统之上的文化认同和接纳,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建设文化共同体,使每个自然村彼此了解对方的历史与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如此,才能最终构建新农村的精神共同体。就建设乡村文化宫而言,可以囊括展示区和活动区两大部分。
展示区可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村民全家福照片或村民笑脸集成图。让全体村民通过全家福式的合影,从情感上逐渐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第二,展示村史、村情及当地的典故及神话传说。合并的新村应当对原来几个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有一个总结性的回顾,让后人看到村庄变革的历史脉络。第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乡村的发展历史展示出来,将有利于农民心理和情感的进一步融合。第四,通过村歌的合唱来凝聚人心,激励村民团结奋进、勤劳致富、共创美好新生活。第五,宣传积极健康的乡村精神或村规民约。乡村精神是乡村发展的精神指引,村规民约是村民约定俗成、一致认可的道德准则,二者相辅相成,引导和规范着村民的道德和行为。第六,进行村上好家庭、各类道德模范、长寿老人等方面的图文展示,以此树立榜样,鼓舞乡村正气。第七,对村中优秀的高学历学生、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乡贤的业绩进行图文展示。鼓励村民见贤思齐,追赶超越。第八,对本村可移动文物、传统农具或农耕文化产品予以展示。让村民记住乡愁,留住文化根脉。此外,还可以对本村文化能人、文化活动、文化艺术作品等进行展示。
活动区可包括以下内容:可以建设集会议、演出、讲座、庆典或礼仪于一体的室内多功能厅,其主要功能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宣讲本地历史故事和缅怀本地往圣先贤。不仅如此,乡村还可以通过图书和电子阅览区,整合原农家书屋和信息资源。此外,还可以为乡村传统手工制作等传统民俗工艺的发展设立活动区域。
乡村文化宫的建设要慎重选点,先示范建设,再逐步推广。要将乡村文化宫打造成农村的道德高地、文化阵地和活动基地,牢铸意识形态高地。
依托乡贤,组建文化顾问或文化辅导员队伍。合并后的新村要建起乡村文化宫并开展好活动,仅依靠本村干部和群众是远远不够的。要依托乡贤开展工作,以便于化解与调和一些村镇合并初期伴生的不和谐因素。建设初期,文化顾问或文化辅导员队伍可以参与策划,并负责挖掘整理各村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收集有价值的实物及文字、图片等资料;建成后,他们可以负责组织群众开展活动。
建立并完善民情收集及民间社团主导的村民教育引导机制。通过文化顾问或文化辅导员,在乡村和民间文化社团、协会之间建立起畅通的联系通道,将农民的需求反馈给社团和协会,让社团协会走进乡村、走近农民,做好怡情悦性、舆论引导和群众教育工作。他们可以深入某个村或镇,以编印报刊、组织摄影展、编写剧本或快板等形式,进一步服务群众。这种形式既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又避免了民间社团盲目为艺术而艺术的自说自唱,同时也解决了民间社团与协会的生存之困。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新青年》(第3卷第2号),1917年4月1日。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