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公民网络参政 不能“跑偏走调”

核心提示: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具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依托互联网技术与新兴媒体工具参与政治生活日益常态化。为使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治理更加科学合理,我们要进行公民网络参与制度建设,注重公民网络参与相关知识宣传,确立对公民网络建议的评价体系,加强网络监管,注重网络环境营造。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具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依托互联网技术与新兴媒体工具参与政治生活日益常态化。为使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治理更加科学合理,我们要进行公民网络参与制度建设,注重公民网络参与相关知识宣传,确立对公民网络建议的评价体系,加强网络监管,注重网络环境营造。

【关键词】政府 公民 公共管理 网络参与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公民能够更便捷、自主地参与公共治理,但大部分地区的基层政府对于公民网络参与并未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民网络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发挥公民网络参与的正向价值,成为新时期值得思考和探索的现实问题。

运用新兴媒体工具逐渐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一种创新表现

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公共管理首先是政府职能之一,主要包括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具体内容。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一直是国内公共管理的一大特色,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政治生活全面进入了网络时代,因而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具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运用新兴媒体工具逐渐成为公民参与的一种创新表现,也提高了公民参与积极性,其意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公民利用网络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对于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益处良多。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之一,需依据各项公共政策来处理、管理公共事宜。公民依托网络可以自由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政府在参考公民实际诉求的基础上再制定公共政策,不仅科学合理,也更易满足公民诉求。

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公共政策实施阻力。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实践中较好实施直接影响着公共管理目标的达成。研究发现,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程度越高,系列公共政策在出台后的实际实施阻力就越低。尤其是在某些关系到公民切身利益的领域,如土地规划、环境评估等具体公共管理事宜,系列公共政策如若未能将群众切身利益与感受考虑其中,便极易造成公共政策实施受阻,甚至容易引发公共管理秩序的混乱。

在现阶段网络舆论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形下,公民网络参与公共管理也就极容易“变味”

基层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重视程度较低。现阶段国内政府整体上对公民网络参与较为重视,中央政府工作会议上也曾对公民网络参与事宜有过具体提及,但个别基层政府对于公民网络参与并未引起重视,对公共管理中网络参与重视程度较低,使得公民网络参与变得随意和偶然,因而系列公共管理政策在制定上和实施上也都遭遇较大阻力。政府作为实际公共管理主体,其对于公民网络参与所给予的认识和重视不足,也直接导致相关机制较难构建。

公民网络参与积极性不高。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也是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落后、互联网建设不完善、硬件设备缺乏的地区,部分民众对于如何使用网络进行公共管理不甚了解,相关机制的构建因而存在较大的现实难度。此外,一些公民作为公共管理的参与主体,对于公共管理及网络参与难以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而由于公民网络参与的数量和质量无法保证,公共管理在实际开展中就极易与民众诉求产生矛盾。公民网络参与未能营造出有利环境,更是制约了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管理质量较低。公民网络参与公共管理是为了增强公共管理的实际管理能力,确保各项公共管理政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但当前公民网络参与公共管理的质量相对低下,对于公共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定参考价值较小。这是由于普通民众在思想意识上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其在参与公共管理等具体事宜中时难以从全局和整体出发,提出的系列建议与意见可行性较低,因而利用网络参与公共管理的实际效果便大打折扣。此外,低质量的公民网络参与也拖慢了相关机制构建和完善的整体进程。

网络舆论监督机制不完善。网络虽然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便捷、自主的渠道,但网络空间鱼龙混杂,信息繁杂,人们极易受到各方意见的干扰和鼓动,表达思想也极易出现混乱。因此,在现阶段网络舆论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形下,公民网络参与公共管理也就极容易“变味”。部分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对民意进行恶意引导,更是会导致公共管理事宜陷入停滞。公民网络参与下舆论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公民网络参与的整体质量下滑,也成为制约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构建的一大阻碍。

通过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让公民协调、高效地参与公共管理

进行公民网络参与制度建设。地方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主体,需要转变公共管理理念,在给予公民网络参与较高认可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公民网络参与制度,对公民网络参与等具体事宜进行细化和规范,对公民网络参与的程度、频率等作出具体要求。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公共管理实际,对公民网络参与进行规划,通过建立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制度,有效避免公民网络参与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完备的制度建设下,地方政府更需要以具体制度为中心,积极尝试构建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机制。

注重公民网络参与相关知识宣传。公民网络参与相关知识的宣传极为重要,政府在构建公民网络参与机制时需要将何时参与、如何参与等具体情况告知民众。例如,在某项土地开发项目中,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对公民何时参与进行通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对参与的形式和流程进行宣传。此外,地方政府也可以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对公民网络参与知识进行传播。

确立对公民网络建议的评价体系。现阶段公民网络参与公共管理质量偏低,大部分公民虽然具有较强的公共管理意愿,但却缺乏公共管理的基础能力,因而需要确立网络建议的评价体系。例如,地方政府在进行具体公共管理活动时,可成立具体的网络建议评价小组,由专人对公民网络建议进行归类和划分,择选出那些对公共管理具有正向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定公共管理决策时,充分听取和考量此类意见和建议,服务于具体的公共管理相关事宜的政策制定。

加强网络监管,注重网络环境营造。营造一个适合公民网络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环境十分必要,这也是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构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到具体公共管理活动中时,地方网监部门应当对各种言论进行监管,避免不当言论对公民网络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实际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公民网络参与时的言论自由与基本权利,维护好公民网络参与环境。

各地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需要提高对于公民网络参与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网络时代做好公民网络参与的整体规划。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管理而言利大于弊,如何将优势发挥出来,避免劣势则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通过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实现公民协调、高效参与实际的公共管理。

(作者分别为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王洪梅:《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研究》,《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32期。

责编/温祖俊 刘芋艺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参政   公民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