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警惕“双创” 中的“泡沫”

核心提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改善就业结构、提高社会就业质量的根本手段,当下对于“双创”,全民热情高涨。但越是关键时期,越须保持清醒。特别是涉及民众民生民心的创业工程,必须全面审视、仔细权衡,防止走形变样,防止过犹不及。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改善就业结构、提高社会就业质量的根本手段,当下对于“双创”,全民热情高涨。但越是关键时期,越须保持清醒。特别是涉及民众民生民心的创业工程,必须全面审视、仔细权衡,防止走形变样,防止过犹不及。

【关键词】 全民创业 冷思考 环境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0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经济继续深度调整,“双创”浪潮方兴未艾。2015年,作为“双创”元年,全国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16万户。鼓励大众创业,成为各方“助转型、增就业”的重要抓手。就目前发展态势来看,第三产业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突破口,同时也是每一位创业创新者可以选择的最佳领域。但越是关键时期,越须保持清醒。特别是涉及民众民生民心的创业工程,必须全面审视、仔细权衡,防止走形变样,防止过犹不及,通过“冷思考”促成“热运行”,确保“大众创业”切实成为“大众就业”。

大众创业中的自我价值与创业泡沫

“大众创业”是新概念而非新现象。2015年4月,美国福布斯网站公布一项统计数据,中国目前资产超过60亿人民币的富翁近500人,而这些人的财富全部都是在近二十多年内获得的。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都是白手起家。2015年上半年,我国工商部门所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从2014年3月到2015年1月的十个月内,新注册的各类微小企业达到了360万家,与2014年同期相比,新企业注册数量增长了47% 。关于近几年的中国创业潮,正如国内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的,大众创业是一种新概念,而不是新现象。因为所谓的创新创业,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过了,正如上述提到的近500位资产超过60亿的富翁,过半的人均是下岗再就业。相较之下,现阶段我们眼中的“大众创业”,本质并没有变,变的只是广度和深度。

大众创业中的自我价值与创业泡沫。在大众创业中,80后成为了这一时代变革的主力军,再加上90后陆续进入到职场,整个社会的职场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简言之,在这一时期,“铁饭碗”不再是这一代人的人生理想。不甘平庸、个性独立成为了这一代人的主流标签。以国内三大网络巨头公司来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他们的员工离职大多也是出于这一原因,其中,创业成功的典范也有很多。当然,从发展的视角来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必然有失败。《华尔街日报》这样评价到:中国初创公司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从私人投资手中来融资。这意味着对潜在市场价值的高估。换言之,融资指标与企业的利润及获取渠道并不等同。关于这一市场矛盾,实际上是必然发生的。比如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全国各地修铁路,看似为更多的人带来了财富,实际上是很多公司都倒闭了。尽管“创业泡沫”这一词多次被谈及,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泡沫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坏事。

创业需要有承受风险代价的能力。创业是有必要条件的,如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离职的中高层员工,这些人大多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他们完全具备承受风险代价的能力。相较之下,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创业往往困难重重。暂且抛开教育水平、技术能力、市场拓展实力等方面,单单以资金投入这一项来看,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无论是社会还是高校,鼓励公民、鼓励大学生创业,这种趋向是非常正确的,但一个非常现实性的问题必须要正视,那就是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可以看出,创业是分层次的,少数人创业追求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多数人创业只是简单解决生活问题。

大众创业时代要有清醒头脑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高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高度。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正处于一个“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这也是当前经济新常态市场环境下表现最为显著的特征。尤其是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历经十多年快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长的动力也逐步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美国彭博新闻社这样来评价当下的中国创业潮,公务员曾经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一项工作,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了这种“铁饭碗”,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创业创新领域,想要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经济收入的同时寻找到个人的价值。此外,英国《金融时报》也比较关注当下的中国创业潮,其评论道:创业热潮席卷中国,仿佛空气中弥漫着钱的味道。尤其是在全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白手起家成为“有钱人”不再是梦,成功的例子几乎无处不在。

如上所言,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创业创新的全新时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创业创新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未如此接近过,而当下的社会为每一个人都创设了这样一种条件。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创业创新不再是梦,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它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数以千万计人成就梦想的最可行的实现方式。然而,无论是从实践上来看,还是从发展成效上来看,一旦把握不好这个度,可能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总之,大众创业时代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意识。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路径与策略

新常态背景下推进大众创业的基本原则,要牢牢把握住五个点:第一,立足于市场,重视市场的力量。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推进大众创业与市场资源配置融入在一起,因为创业创新的主战场永远都是围绕着市场来进行的,相应的通过两者间的融合,可有效缓解市场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问题。换言之,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压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再就业的质量水平。第二,在推进创业创新的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要与社会经济的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抓住核心点,比如建立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第三,各地区在推进大众创业的过程中,理应将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职能作用展现出来,尤其是新时期改革的牵引作用。关于这一点,中西部地区可借鉴学习东部地区经验,政府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扩大开放招商。第四,创设有利于大众创业推进与水平提升的市场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对此,各地区要切实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人才工作改革。第五,正确理解和把握大众创业的实质内涵,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作为重点,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就业,将大众创业看作是居民生活改善的战略性目标。

大众创业创新推进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就是一种大众意识、大众文化,即大众创业创新文化。关于这一点,则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比如,强化创业创新理念的宣传,积极引导大众树立创业创新意识。在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采取较为可行的方法措施。各地可立足于本地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培育多元化创业主体,比如像事业型的创业、升级型的创业、提升型的创业、反哺型的创业、科技型的创业等。以事业型创业为例,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在多元化的经济时代,“铁饭碗”这一公职也理所应当融入市场化发展格局。对于这类创业人群来说,政府部门也需要重视,尽可能解决其最现实性的问题,即创业缓冲期面临的问题,包括工资、职称、备案管理等,以解决其后顾之忧为主。除此之外,像企业转型、个体工商户提升、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反哺创业等,均需要政府制定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加以保障。对此,可建立专门的创业基金,来加大金融层面的扶持。

(作者单位均为上海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①贺雪峰:《“全民创业”要慎重》,《中国老区建设》,2013年第11期。

责编/谭峰 陈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