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面向“中国问题”,构建“理论中的中国”

核心提示: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命运依赖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命运,当代中国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如果把当代中国发展作为需求侧一方,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供给侧一方,那么,现实需求强劲和理论供给不足是我们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学者·语粹

在当代中国,要谱写和奏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命运交响曲,就需要转变理论研究范式和组织形式。首先,克服学术、政治和大众三者相对脱离的研究范式;其次,克服耕了别人地、荒了自己田的研究短板;再次,克服有概念无生活、有生活无概念的研究局限;第四,克服缺乏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的研究缺陷;第五,切实加强关于“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问题的研究;最后,专家学者需要组成研究团队这种学术组织形式展开研究,致力创建“中国理论”,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派”。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命运依赖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命运,当代中国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发展、在繁荣,应充分肯定。然而,它还没有达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水平,没有达到当代中国实践发展所要求的水平,没有达到中央所期待的水平。如果把当代中国发展作为需求侧一方,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供给侧一方,那么,现实需求强劲和理论供给不足是我们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应运用需求侧和供给侧关系的分析框架,来研究现实需求和理论供给的矛盾,重点解决理论供给不足的问题,为构建“理论中的中国”做好充分的准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作为一个处身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型现代化发展中的国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特别需要原创性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这种承载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中国大地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既不能一味沉迷于从民族性的历史文化中寻找现成的药方,也不能照搬国外的现代性理论,还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设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思想僵化”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界在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扫清思想障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为了解决所存在的“思想分化”问题进而凝聚最大共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平道路,更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和思想理论建设。同时,也要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思想,加强理论供给,构建“理论中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为了不辜负这个时代,构建“理论中的中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承担起为满足当代中国发展需要提供切实管用的分析框架和解释理论的使命,而且要为不断推动中国发展贡献思想的力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