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特色小镇成为风口。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前,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016年10月中旬,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特色小镇的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而在国际上特色小镇在很多国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国家治理》周刊编辑部对中国古代市镇建设的思想,以及近年来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梳理,从中挖掘特色小镇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以期为致力于加快建设特色小镇的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借鉴参考。
特色小镇的古典内涵与兴起因素
“镇”在古代,最早指军队驻防之地,始见于唐。因驻军处常有商贩聚集,至宋代,“诸镇置于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宋史•职官志》)。至明代,正德《姑苏志》已称“商贾所集谓之市镇”;弘治《吴江县志》也称“人烟凑集之处谓之市镇”。在行政上,市镇都是县以下的一级建制,直至清代,镇一般还大于市。又有称关、点、集者,实际相当于市镇。
自市镇出现以来,对于如何围绕“特色”进行构建,古人早有筹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描述的正是1600多年前特色小镇的蓝图。
特色小镇区别于其他地产项目的特质就在于“特色”。“特色”是其灵魂,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而“桃花源”恰好完全满足了小镇“特色”鲜明性这一主要原则。首先在地域上:“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可见桃花源依山傍水,有着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按照特色来讲,这是打造“山谷”或“水乡”的天然条件。也就是说桃花源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入口处更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产业特色相融合,完全符合形态小而美的小镇特色。其次是产业特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农桑是桃花源的“支柱产业”。而且从秦末到东晋500多年来,这个特色小镇上的居民从不与外界接触,以此自给自足,可见这项产业被开发到了极致。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典型的“特而精”。通过产业延伸,桃花源也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功能叠加。男耕女织,往来种作。
在秦末乱世之下,创建人能想到寻一绝境,躲避战乱,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创新性的想法。在创建过程中,将桃花源建在“初极狭,才通人”的山后,说明他的规划理念非常灵活,利用自然条件避免被人发现。“土地平整,屋舍俨然”说明它的布局建设很系统。它还融入了四大功能的叠加,让居民实现了自给自足。规划理念创新,建设机制灵活。从效果上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宜居宜业宜游,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特色小镇”。它的审美情趣,具有超越时代的特点。它隐秘而安静,古韵而独特的空间气质与当下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
中国古代村镇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大同小异。无论是古代城市,还是村镇,其发展特点对于今天的特色小镇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总体而言,古代城镇的发展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因政治地位而繁荣
早期城市的出现,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的产物。城市在最初出现的时候,只是维护王权的军事堡垒。进入阶级社会后,它更是作为权力的象征而存在。如《诗•瞻仰》讽刺周幽王因宠褒姒而亡国时说“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直接以城的存亡来表示国的兴亡。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强凌弱,众暴寡”,因而“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在这一段时间内,战争连绵,无论是极力修建新城或是改造旧城,都是出于进攻或防守的目的,结果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发展。因此,这一阶段,城市很大一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军事的需要,成为王权的堡垒,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王权的威严。如秦都咸阳,采用强干弱枝的办法,“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集中天下富户来充实咸阳的经济,建设咸阳,在总体规划中,采用天体观念规划,打破了传统的城廓理论,积极充实郊区县的办法,取代外廓的功能,并利用驰道将各县紧密连接在城市外围;唐代的长安城,它的建筑主要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城内有宫城和皇城之分,而大明宫则更是体现了这种现象。
因交通便利而繁荣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城镇的兴起、发展的历史,均与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代城市大都建立在靠近河流和海滨之处。这主要是因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水运是长途运输中运输量最大、费用最低的方式,因此城市建在靠近水域的位置,能保证依靠水运获得大量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同时也更利于水运与陆运两种运输方式的便利结合。如在封建经济发达的隋朝,为了经济的发展和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不吝劳力修建了大运河,隋炀帝数次出游江南都是走水路。大运河的修建,也造就了一批古代城市的繁荣,如扬州、杭州等。
中国作为一个大陆国家,陆路交通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作为交通枢纽而存在的城市,经济活动较为频繁。如战国时的雒邑位于秦、齐、楚、赵四国纵横交错的地方,被称为“天下之朝市”。西汉以来,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其所经过的欧亚大陆,主要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内陆亚洲地区,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是气候异常干燥,降雨量极其稀少。交通工具主要依赖于骆驼、马等动物运输,沿路需要中转和食物补给,因此,沿丝绸之路的居民点逐渐成为商品交换和客商消费的人流和物流集散地,进而逐步形成了西域大量古城沿丝绸之路分布的格局。
因商业发展而繁荣
历史上,随着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转变,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从而聚居形成了一些具有特定商业特色的城市和乡镇。如战国时,出现了集政治中心、手工业中心、商业中心为一体的临淄、邯郸、大梁等,这些城市多是诸侯国的国都,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随着人口的集聚,对生活用品的需求增大,商业逐渐发展,手工业随之兴盛,进而形成综合性城市;汉唐时期,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成就了一批手工业重镇,出现了以丝织业著称的定州、益州、扬州,以陶瓷业著称的邢州、越州,以造纸业著称的宣州、益州;两宋时期,手工业进一步趋向精细化发展,出现了特色手工技术中心地区,如定窑、汝窑、景德镇,同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外贸城市增多,出现了泉州、广州、明州等出口要地;明朝时,手工业、商业、外贸各有中心城市,如苏州、杭州、松江、景德镇为手工业中心,成都、武昌、扬州为商业中心,广州、宁波、泉州、福州为对外贸易港口。
以上在中国古代城镇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现代城镇建设中依然有着借鉴意义。现代社会的经济、社会样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上述影响小镇发展的原因外,新的因素也由之产生。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
影响特色小镇建设的现代因素
对不同地区之间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有专家指出,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就是提高当地政府管理能力、有关部门知识含量和技术水平,以及不断地更新发展观念,并建立、维护各个区域内的发展机制。这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特色小镇发展中所需要的创新,是基于对传统创新理念不断评判和分析的同时,将特色产业发展中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发明、科学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原理相融合的创新。以德国为例,特色小镇的发展通常是以旅游业、农村经济多元化、农业、生态环境、人口和生活质量为重点,如何使这些层面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以创新为依托的新兴发展路径。
在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到,政府明确的政策支持在特色小镇发展的初期格外重要,同时正确的政策导向对推动这些地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能够成功建立特色小镇,政府相关政策之中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存在的不同难题,因为这些地区间所需的政策支持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需求和方向高度具体化的。
此外,有助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包容性政策往往是带动发展中各部门建立起高效、联营、可执行性合作关系的支撑。
正是基于特色小镇发展中对创新理念和包容性政策的要求,一些国家在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发展小镇经济时,通常会结合LEADER模式(Liaison Entre Actions de Développement de l'Économique Rurale)作为主要方法导向,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发展方式,主旨是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并对于不同的文化和制度给予重视。同时这一模式将公民意识、参与权、政府治理和内生发展串联起来,使个人、社区和企业能够共同设计和实施地方发展战略,共同作用于推动当地的发展。在这样一种模式中,各部门间的参与度以及所形成的合作网络格外重要,也正是因为这一发展模式促进了当地各发展主体间的沟通协作,使得地区内部的“认同感”得到增强,进而形成共同的区域感,使以特色产业为发展主题的小镇或地区更加的整体化。LEADER发展模式也为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接受其他发展主体反馈,并进行改进的机会。
此外,LEADER发展模式中的三个要点值得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借鉴:努力维护决策制定参与性和透明度,并注意避免引起公众间不平等问题;只要符合最终发展目标,应尽量减少对于具有创造性的发展方案的限制条例;发展中涉及的条例和资金状况应在发展之初就得以明确,且要将可靠性作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传统村镇经济和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对比
近些年来,在一系列探寻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新型关系的研究和实践中,首先需要正确定义二者间的关系,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价值、传统、文化和产业的融合,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些地区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所特有的产业,包括农业在内,开始承担起多功能的职责。
这种背景下发展的小镇,需要被不同于过去的形式进行重新定义,而当地的企业也需要将自身的定位和其所在地的特色和产业联系起来。特色小镇向社会传递出“旅游业、农业、地方资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几个要素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同时也形成了多维联动的发展方式。
而这样一种发展方式,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追求的用以提高农村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方式,通过总结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特色小镇发展与传统的村镇经济发展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