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托利,享誉学术界的世界政治思想家。
萨托利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民主理论、政党制度等方面,但同时他又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仅著有《民主论》(1962)、《政党与政党体制》(1976)、《民主新论》(1987)、《比较宪法工程》(1994)等著作,著作虽少,影响却深远。
当地时间4月4日,意大利政治思想家、享誉世界政治学术界的乔万尼·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因病逝世于佛罗伦萨,享年92岁。
萨托利,1924年3月出生于佛罗伦萨,22岁时从佛罗伦萨大学毕业,获得了佛罗伦萨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于毕业后即留校任教(1956-1976)。他曾先后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史维茨讲座教授。萨托利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民主理论、政党制度等方面,但同时他又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仅著有《民主论》(1962)、《政党与政党体制》(1976)、《民主新论》(1987)、《比较宪法工程》(1994)等著作。
民主与科学作为两面战斗旗帜,从五四运动开始,就一直成为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重大课题。
俞可平教授说过,“民主是个好东西”,但要真正了解它,就绕不过萨托利的研究。对于中国读者,他受人注目的是《民主新论》一书,该书对民主的解读和阐释让中文读者系统性了解西方政治理论中的民主论争。谈起民主理论,若不提及萨托利则似乎显得无知,但是他的政党理论,相比于西方学界的关注,中文学术界则显得落寞。对于一代政治学大师的陨落,回顾他一生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对其最好的纪念。
澄清混淆的民主观念,他将其民主研究工作称作为一次“清理房间的工作”,其重点则放在对“民主理想的管理”问题上
民主理论大师是萨托利重要的头衔之一。萨托利自称花费十年心血撰写的《民主新论》一书让学界瞩目并广受赞誉,他希望以西方传统政治理论为基础,恢复 “主流民主学说”。作为同时代的民主理论大师,萨托利的民主对手,多元民主理论旗帜的达尔认为,“它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一直保持清新与活力”;另一位美国政治学界共识民主的倡导者利普哈特盛赞萨托利,称其是民主学说上“堪称我们时代最为强大的头脑”。萨托利之所以关注民主,是因为他意识到现代“民主”概念、理论上存在着严重混淆与杂乱,“民主” 一词甚至被人们用来指同它相反的事物和美化相反的行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民主观混乱为特色的时代里”。因此他将其民主研究工作称作为一次“清理房间的工作”,其重点则放在对“民主理想的管理”问题上。
萨托利通过词源学与思想史的考察,区分了直接民主/古代民主与间接民主/现代民主,把握现代民主的本质和形式。在萨托利看来,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根本区别是“直接民主就是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而间接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一种对权力的限制和监督体系”。在复杂庞大的现代社会,以公民亲自参与政治决策为基础的直接民主,只能导致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和权威贬值的政治后果。现代民族国家的民主,不需要大众的积极参与,只需要提供给大众监督统治者的手段,并有机会将他们撤换。因此,现代民主的本质是作为一种政治形态,其核心是政治权力问题。这一既定事实下的民主,其关键并不在于被统治的多数能否亲自掌握和行使政治权力,而在于有效制约统治的少数者。萨托利坚信现代民主,它不仅防止民主走向自己的反面——多数专制,也预防了精英对政治权力的滥用。
实质上,萨托利所支持的民主是一种精英民主,是对熊彼特竞争民主的继承,并对其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清晰地阐述。然而,精英民主并不是一种对民主寄予厚望的民主观,相反,它的理论预设是对民主的不信任。在西方研究民主理论的所有学者中,公开声明自由民主即为民主本身的,萨托利是第一人。但是,正如萨托利在对民主概念和理论的分析工作中所展现的,民主并不是单一或整齐划一的东西,它在现实世界中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虽然萨托利对民主的研究有着诸多的局限性,但是他的系统性工作给国内民主理论研究带来长远影响。自1998年《民主新论》在中国出版,此后重版三次。在译者冯克利先生看来,《民主新论》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在目前的汉语文献中,还没有哪本讨论民主的书像它那样,对民主这一概念作了如此细致的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