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五位一体 > 社会篇 > 正文

陈宝生部长:扶贫需施展“教育味的绣花功夫”

半亩方塘 彩

提起滇西,你是什么印象?是洱海清澈的湖水、怒江独龙族纹面女的神秘,还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抗战烽烟?换个视角看滇西,美丽风光的背后却是揪心的贫困。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滇西边境片区边境线长达三千多公里,涉及县份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七成,近半是少数民族人口。

提起扶贫,你是什么反应?是送钱送物送慰问、种果栽花养牲畜,还是“要致富先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自中央2012年启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以来,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片区,与28个部委以及云南省合力攻坚,教育部麾下有5支队伍在滇西扶贫一线。送钱送物送项目不是“文化人”的强项,教育扶贫怎么干?

春深时节,滇西脱贫攻坚部际联系会在昆明召开,同时开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单位扶贫工作推进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说,大家对滇西扶贫“动了真感情,用了硬措施”,教育扶贫要反映教育界特点有“教育味”,同样要狠下一番“绣花功夫”。以滇西扶贫为例,咱们来看看“教育味的绣花功夫”怎么下。

“象牙塔”对接深山沟,正是“补短板”的精准考量

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镇红星小学教师鲁丽华是个有心人,到清华大学面授学习后,她把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做成七八十页的PPT,在县里“二次培训”其他老师,在场老师很感动。鲁老师说,能到清华大学学习,机会太难得,学习笔记太有价值,对山村老师太实用了!

南涧县是滇西边境片区县之一,也是清华大学的定点帮扶对象,而教育部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的,共有66家。这里不妨先说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家共确定了14个片区共680个县,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些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全国综合排名后六百位的县,有八成多都处于片区内。滇西边境片区2012年有56个县划入,也是唯一不跨省的片区。

笔者长期在云南工作,全国扶贫看云南,云南扶贫看滇西,滇西扶贫确是最愁人的地方。一是地盘特大,云南作为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其中八成多贫困县都位于滇西边境片区;二是基础特差,滇中地区GDP就占了全省六成,拿路来说,以前半年大雪封山的地方在滇西,云南不通高速公路的县份多在滇西,记者在滇西出差路上几回被晃到吐。三是素质偏低,片区涉及15个云南独有少数民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最集中的地区。无疑,这些都说明,滇西片区亟需国家采取更加过硬的帮扶举措。

按照陈部长的说法,联席会中各部门是“搭把手、加把劲”,发挥各自优势加大政策和项目倾斜力度;教育部要统筹协调各方“铺好路、架好桥”;而云南省须“推好车、走好路”,承担起主体责任。即是说,国家考核滇西各县份脱贫出列的主体仍是云南和有关州市、县。但是,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选择教育部作为牵头单位,无疑是深思熟虑的英明之举——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之于滇西扶贫非常关键,且关乎长远脱贫成果的巩固。

记者曾多次到滇西边境片区贫困县采访,可以说除了生态好什么都缺,但素质是最短板。有的少数民族群众由于长期封闭,见到外人就“害羞”的跑开,许多中老年人不会说汉语;个别村寨虽然暂时富了,甚至由于古茶树等资源“暴富”了,但移风易俗尊师重教亟需加强。联系会上,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坦陈,扶贫先扶智,教育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很重要。

扶贫需要“软硬兼施”,“象牙塔”对接滇西深山沟,来补足人口素质的“短板”,正是一种“精准的设计”。

扶贫是使命不能当任务,须“留下一串传颂的故事”

精准扶贫,前提是摸清情况。滇西地区什么多、什么少?在教育部第四批挂职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看来,滇西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缺的是技术、市场和宣传。他说:“精准扶贫,就是从有啥给啥,转变到缺啥给啥。”

曾院长的话有道理:扶贫要围着扶贫对象转,而不是自己想咋样就咋样。作为牵头单位,教育部专门成立了由部长陈宝生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共实施了六大精准帮扶项目。而教育部麾下有五支滇西扶贫队伍:10个业务司局、38所部属院校、10个职业教育集团、挂职干部和动员的社会力量。大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成果和论文写在青山绿水间。

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山区面积占到95%多,境内有彝、汉、回、傣、布朗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一半多,是全国8个单一彝族自治县中一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景东县近四分之一人口处在贫困县以下,至今未通高速公路。自2013年以来,浙江大学定点帮扶景东,面对“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弱、公共服务差、生态保护难”的现状,确立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教育扶贫、医疗扶贫跟进”的扶贫工作思路。

问题是,高校不是投资商,产业扶贫怎么扶?浙江大学先派出专家团队“把脉问诊”,再开展科研攻关“对症施治”。针对景东原来就有基础的茶叶、乌骨鸡和食用菌进行产业提升,不另起炉灶折腾。三年下来,2015年县里乌骨鸡存出栏都翻了一番,产值近3亿元,乌骨鸡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凤凰”。陈再鸣副教授带领的团队扶贫科研两不误,对景东特有的5个野生菌分离纯化,成为完全利用浙大技术在国内获得的首批野生纯菌种人工培养物。

“一段挂职经历,一生滇西情谊”,是来自高校等“象牙塔”的挂职干部们的共同感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团委书记史楠,在大理州弥渡县挂任职副县长。为了山区群众的健康,从2015年5月起,他展开了“史大夫讲健康”科普巡讲,走进弥渡的山山水水。史楠说:“先热爱,再融入,再帮忙,就是我的挂职理念。”

2015年,滇西片区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下降幅度、GDP增速、投资效率各项指标,都优于全国片区平均水平。2016年,各部门实施的推动滇西脱贫攻坚的举措共有150多项。陈宝生部长在推进会上清醒表示,扶贫成效明显,但也还有短板和弱项,他列举了四个方面:。一是和当地党政对接“还不那么严丝合缝”;二是对当地县情的了解把握还需更深、更透;三是教书育人的优势发挥还不够充分;四是扶贫不能就事论事,还要朝机制化的方向多努力。

“教育扶贫要精准,就得体现教育特点,让人感到确实是教育部门做的事”,陈宝生说:“要在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队伍’,甚至能留下一串长期传颂的故事。”(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徐元锋 赵婀娜)

[责任编辑:孙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