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组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
课题组成员:应习文(总撰)王静文 李岩玉 王一峰 刘德伟 刘 杰 孙 莹 任 亮 刘桂林 叶慧超(实习)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竞选期间提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正式就职以来退出了TPP,致力于制造业回归美国、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并将快速崛起的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2017年4月6-7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与特朗普总统成功举行了元首会晤,中美两国未来如何竞争合作、互利发展、实现共赢,不仅对中美两国而且对全球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成为国内社会公众及全球关注焦点。我们从发展基础、发展现状两方面全面对比了中美两国的优劣势及中国的差距;梳理了美国从里根总统以来的政策成效,分析了特朗普新政可能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展望了中美未来竞争与合作的空间,并量化测算了2017至2050年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前景。最后,提出了两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以我为主、炼好内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二是积极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一、发展基础:中美均具备成为世界领袖国家的良好基础条件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要成为世界领袖国家,良好的发展基础条件必不可少。中华文明之所以曾在较长一段历史中,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与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人口条件、历史沿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样,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的霸主,也离不开良好的基础条件。可以说,良好的发展基础条件虽然不是一国成为世界领袖国家的充分条件,却也是必要条件。对比中美两国我们发现,两国确实均具备了成为世界领袖国家的良好基础条件。
考察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人口条件、历史沿革四个方面,我们发现中美两国均具备成为世界领袖国家的良好基础条件。中美两国均幅员辽阔,气候温和,适于文明发展;地形地貌多样,能发展多样化的经济,地理位置优越,均处于亚太核心区域;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均居世界前茅;人口规模大,市场潜力深。与此同时,中美在发展基础上各有优劣势。美国适宜人类活动的面积更大,气候更多样,耕地、森林资源更充沛,人均资源拥有量优势明显;地缘摩擦更少,人口素质更高,历史包袱更小。中国则依赖人口基数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人口素质提升更快,具有更深厚的历史底蕴,民族认同感更强。
(一)中美均具有成为全球领袖国家的良好地理条件
中美两国均幅员辽阔,两国的陆地面积几乎相同,但美国拥有更大的领海面积;中美均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但美国适宜人类活动的面积更大;中美两国跨越的纬度大致相同,均以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十分适宜文明的发展,但美国的气候种类更为丰富,中国季风性气候特点更强,更易受到水旱灾害;从地缘格局看,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上的亚太核心位置,曾是东方文明的中心,但面临更复杂的邻国关系;美国的崛起曾与地缘上的隔绝密不可分,地缘摩擦更少,但也造成美国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力量投射困难。综合来看,中美均具有成为全球领袖国家的良好地理条件,美国的地理条件略占优势。
1、中美两国均拥有幅员辽阔的国土疆域,美国海洋面积占优
中国领土由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赤尾屿及其附属岛屿等)组成,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领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线长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美国领土由美国本土、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和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三部分组成,总面积约937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位。由于美国东西临海,海岸线长达2.2万公里,因此领海面积大,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
中美两国均拥有幅员辽阔的国土疆域,这是成为世界领袖国家的一个重要条件。广袤的国土疆域,不仅包括陆地、也包括海洋,不仅意味着更大的空间、更多资源,也意味着能承载更多的人力资源和发展出更大的市场。
对比中美的国土疆域,两国的陆地面积几乎相同,但美国拥有更大的领海面积,随着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能力的不断强大,这将成为美国相对于中国的一个巨大优势。
2、中美均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美国适宜人类活动的面积更大
从地形看,中国的山区和高原面积广阔,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国家,山地多于平地,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高原等地形)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3,且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4,平原和盆地仅占国土总面积的1/3。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中国半数国土属于难以开垦的土地,只有部分华北、东北地区和江南水乡环境较好,农业用地多分布于此。
美国地势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东西两侧为山脉和高原,中部为约占美国全境1/2的低平的中央大平原,地势低矮宽阔,少量沙漠地区亦矿产丰富,较之中国更适合耕种和人类居住发展。
尽管如此,中国的复杂地形并非完全没有优势。一方面,高原山地往往蕴藏着更丰富的矿产资源;另一方面,人口相对集中,也有利于经济产生规模效应和更低的物流成本。
图为美国地形图 图片来源:世界地理图册
3、中美两国均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美国更具备多样性
除了幅员辽阔的国土疆域外,气候环境也是成为世界领袖国家的重要条件。与中美相比,俄罗斯与加拿大虽然幅员更加辽阔,但在气候条件上则要明显逊色于中美。从气候上来看,世界主要文明均发源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这是源于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适宜居住。此外,气候多样性有助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由此便于发展出多样的下游产业,防止经济产业的过于单一,也有利于降低国家的对外依存度,便于文明的发展。
中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无论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还是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甚至是高原山地气候均有较大范围的分布,且雨热同期,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并由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中国气候条件的差异,造就了动植物的多样性,雨热同期也有利于农作物和森林植被的生长。
图为中国与美国气候带分布图 图片来源:中国地理图册 世界地理图册
美国的气候类型同样复杂多样,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但大部分都属于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适宜,降雨量丰富,少有严重的旱涝灾害发生。虽然美国一些地方有时会发生雨热不同期的现象,但总体上还是非常适合人们生产居住的。
比较中美两国气候的优缺点,可以发现中美两国跨越的纬度大致相同,因此均以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十分适宜文明的发展。同时,中美两国气候均具有多样性,有利于产业的多样性。但总体看,美国的气候条件仍具有一定优势,一是由于美国同时地处大陆东西两岸,既拥有大陆东岸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也拥有大陆西岸雨热不同季的地中海和海洋性气候,因此气候种类更为丰富;二是由于中国背靠全球面积最大的亚欧大陆,季风气候要比美国更强,也更易发生水旱灾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4、从地理位置的地缘格局来看,中美各有优劣势
中国东临大洋,西居内陆,既是亚欧大陆桥东部通过区,又是欧亚各国出海的通道,陆地邻国有14个之多,世界上几乎一半的人口和经济力量都在中国周边地区。中国作为亚太核心区域,是欧亚大陆上唯一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直接为邻的国家,因此成为亚太各地区间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纽带。正是由于中国出色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曾在历史上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不过,复杂的邻国关系也使中国在处理邻国事务上负担较重,地缘摩擦,边界争端频现。历史上中国也曾不断遭受到来自北方、西南方及海上的攻击。
美国本土东西临海,北临加拿大,南临墨西哥和墨西哥湾。美国早期的发展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是密不可分的:首先,美国远离地球传统中心——欧亚大陆板块,南北邻国均是弱国,天然具有极高的战略防御能力;其次,美国东西临海,海运便捷,这使得美国在大航海时代经济发展迅速。但美国的地理位置也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美国力量向其他主要地区的投射困难,这意味着美国必须要积极发展海空力量,并在相关地区发展强有力的盟友,甚至建立军事基地,否则美国强大的本土实力无法在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显著的影响力。
(二)中美自然资源丰富,中国人均占有量低
中美两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因而自然资源种类、储量十分丰富,数量优势比较明显,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因此人均占有量远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
1、从水资源来看,中国人均占有量匮乏
美国淡水资源东多西少,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且人均占有量丰富。2014年,美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58%,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排名第四位,人均水资源量为8836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倍。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2014年中国水资源总量同美国相仿,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57%,人均水资源量却仅有2062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约为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且中国国土面积占全国36.5%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而其它国土面积占全国63.5%的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图为2014年中美水资源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从森林资源来看,中国覆盖率远低于美国
美国森林广袤,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美国森林面积为31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8%,仅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人均森林面积为0.097平方公里,约为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两倍。
图为2015年中美森林面积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中国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量均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森林面积为20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5%,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为22.2%,低于美国11.7个百分点。人均森林面积为0.015平方公里,仅为美国的15%,世界平均水平的28%。这表明,中国现在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这对中国的国土生态安全非常不利。
3、从矿产资源来看,美国更为丰富
美国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广而不均,且各类矿产资源丰富的程度并不相同。美国矿产储量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一位,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目前已发现的矿物有2500多种,查明有一定含量的88种,是世界上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非金属矿产资源最为丰富,金属矿和能源矿次之,有些矿产属于短缺资源,必需依靠从国外进口。
中国矿产资源种类丰富,部分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位,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严重不均衡,和生产力发展呈逆向分布。目前中国已发现矿产资源17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159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水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比较贫乏,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目前中国2/3以上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方,水电资源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沿海,供需之间距离甚远。
4、从耕地资源来看,中国耕地缺口巨大
美国耕地面积大,宜耕的后备土地资源丰富。2014年,美国耕地面积为1.5亿公倾,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1%,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占有耕地数0.48公倾,是世界人均耕地数的2.5倍。美国的平原面积非常辽阔,宜耕的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中国耕地面积同样很大,但总体质量一般,后备资源有限。2014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1亿公倾,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耕地数仅有0.08公倾,是美国的1/6,是世界人均耕地数的2/5。中国90%以上耕地都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这种分布格局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不利,而且在中国现有的耕地中,有1/3是水土流失地、风沙干旱地、涝洼地、盐碱地等低生产力的土地,耕地的后备资源也十分有限,开垦为耕地过程中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耕地资源的开发已经接近极限。目前中国耕地资源缺口高达7亿亩,耕地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图为2014年中美耕地面积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三)中美人口条件大不相同
虽然中美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在世界排名分别居第一位、第三位,但中国人口总数是美国的四倍多。近年来,一方面老龄化问题和人口增速快速下滑问题严重困扰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人口素质提升速度远超美国。
图为2015年中美人口数(亿人)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1、从人口规模看,中国是美国4倍多
中国的人口数量远超美国。2015年,美国人口总数为3.21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中国人口总数为13.71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9%,是美国的4倍多。巨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相对于美国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2、从人口增长速度看,中国已陷入低生育陷阱
美国的人口呈现出稳步下滑的态势。得益于持续增加的移民,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人口数量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的国家,这使美国得以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生产和消费较快增长的势头,国家实力呈现持续发展和上升的趋势。
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口增速进入明显的下降轨道,目前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低生育陷阱。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口每年增速约为2.58%,近十年,每年增速已经下降到0.51%,降低了2.07个百分点,是美国下降幅度的五倍左右,也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虽然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近两年人口增速略有回升,但仍低于世界平均人口增速约0.7个百分点。人口增速的过快下滑,势必造成劳动力价格上升、消费萎缩、投资减少、养老等诸多问题,未来不断进入经济的主力人口部分数量也是逐年萎缩的趋势,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
图为中美人口增长率(%)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3、从人口结构来看,老龄化威胁中国
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根据联合国定义,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
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还在不断上升。1960年,美国65岁及以上所占人口的比重为9.15%,到2015年,这一比重增至14.79%,上升了5.64个百分点。
1960年,中国65岁及以上所占人口比重仅为3.65%,2002年,中国这一指标首次超过7%,标志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中国的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速度超过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老年人口数量激增,到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所占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9.55%,较1960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数量高达1.31亿人,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中国未来人口高峰逐步进入老龄化区域,将给医疗、养老、社会服务等方面尚未完善的中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图为中美65岁及以上占人口百分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4、从人口素质看,美国增速下滑,中国迅猛提升
美国拥有雄厚的科技人力资源,尽管美国占世界人口的总数不到5%,但从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美国是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最多的国家。近年来,美国人口素质增速不断放缓,2000年,美国每百万人中研发人员的数量为3476人,到2010年,上升至3867人,增幅仅为11%,低于世界18%的增幅,这主要是因为作为美国人口增长主力的大量拉美移民及其后代的受教育程度较低造成的。人口素质增速的不断下降,虽然短期影响并不明显,但从长期看,势必影响到美国产品和服务在全球的竞争力。
与美国相反,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从研发人员的数量来看,中国是全球研发人员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2000年,每百万人中研发人员的数量为547人,至2010年,已增至903人,增幅高达65%,是美国的约6倍。从绝对量上来说,2011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6300万人,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图为中美研发人员数量(每百万人)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四)中美历史背景差距甚大
中国历史悠久,有5000多年的历史,因此具有更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而美国是一个新兴强国,同世界其它大国相比,美国历史最短,只有二百多年,但美国没有经历长时期的封建制度,历史包袱较小。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国民的国家认同感更多来自于共同的美国精神。
1、美国历史包袱很小
中美两国在社会发展阶段上都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中国跨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跳跃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决定的,但这种跳跃只是缩短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没有完全超越资本主义,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则是独立战争的产物,而非通过反封建战争产生,因此美国没有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其民主制很少受到传统旧势力的干扰,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中国少有外来移民
中国少有外来移民,而美国除了几十万印第安人以外,其它都是外国移民。1700年,美国土著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的数量分别为75、22、3万人,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5%,到美国独立战争时,这三种人口的数量变为33、788、177万人,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7%,直到今天美国还靠大量移民来保持着人口较高速的增长,近年来美国每年约增加100多万人的移民。外来移民对美国的发展功不可没,早期欧洲众多的白人移民给美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移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二战时的科学家移民极大提升了美国的软实力等等。
3、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较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一度落后又奋起直追
美国政局稳定,自南北战争结束后,从未在美国本土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给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建国以来经济增长一直保持一个稳定的较高速度,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前,美国经济一直保持了每年平均3.5%的高速增长。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英国跃居到第一位。二战后,美国经济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始终占据世界榜首。
中国近代饱受战火困扰,民族不独立,工业化程度低,经济发展一度落后,直到建国后情况才有所好转,至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8世纪末前,中国拥有全球性市场,中国的丝织品、茶叶、瓷器等热销世界各地,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1820年,中国GDP为2290亿国际元(以1990年购买力平价计价),居世界第一位,是美国的17倍多。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不断下滑,而美国因为工业革命的兴起,迅速赶超中国。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输入,中国经济有所回暖,但二战期间,受战争影响,中国损失惨重,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才回复至战前水平,但同美国相比,已差距甚远。1950年,中国的GDP为240十亿1990国际元,仅为美国的16%。此后中国大力发展经济,中美差距不断缩小。到199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升至美国的一半。
图为1820-1973中美经济增长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千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