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由降转稳、稳中趋升的好势头,连续6年的经济增速持续下降态势有望出现重要拐点,中国经济发展迎来重要转机。对这一积极变化必须精心引导,努力巩固。
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降,既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增速大幅下降、持续低迷;也是由于国内城镇化的长周期调整,引起房地产投资及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大幅下降。这个变化具有长周期和阶段性特征。由于出口、投资,包括消费等市场需求的水平、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供给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倒逼供给的结构、水平也要进行相应调整,要求供给形成的方式,即经济发展方式要进行重大转变。这是经济发展特征整体和系统性的深刻变化。
从一季度的出口数据看,外需低迷的态势出现明显改变。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的势头趋于明朗,对中国出口的支持作用有所加强。从一季度的投资数据看,房地产投资增速保持平稳回升,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升。总体看,世界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逐步复苏,中国城镇化长周期调整开始走出谷底,是经济增长开始回稳、回升的主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有很多潜在的风险隐患,中国出口的外部环境仍非常严峻,因此对出口恢复性增长的前景不可过于乐观。从国内看,大城市人满为患、中小城市人气不足等城镇化的矛盾,仍需加快解决,由此导致的房地产市场局部过热风险仍需着力防控。综合判断,经济由降转稳的基础仍不够坚实,未来的经济增长水平仍存在发生波动的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中国经济仍存在很多问题:不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困难企业、“僵尸企业”还有待解决;高杠杆及其包含的金融风险仍不容低估。支持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体制机制仍需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急需加强,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相关体制改革急需加快,“放管服”改革急需进一步推进,政府与市场关系要进一步理顺。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功能急需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急需完善。
所有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都表明当前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因此,对一季度经济数据,既要充分肯定其显现出来的重要转机,肯定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态势初步形成的客观事实;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实现中高速平稳增长的基础仍然不坚实、不牢固。要牢牢把握转机,引导好经济企稳向好的积极势头。要更加精细地落实好宏观调控各项任务,以更大的努力,依靠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加快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加快筑牢经济中高速平稳增长的基础,使中国经济进入含金量更高的中高速平稳发展轨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