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成就辉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核心提示: 以敏锐的问题意识破解突出矛盾,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卓越的战略思维规划全局,以精准务实的行事风格狠抓落实,是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

【摘要】以敏锐的问题意识破解突出矛盾,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卓越的战略思维规划全局,以精准务实的行事风格狠抓落实,是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问题意识 担当精神 战略思维 精准务实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四年多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取得了众多成就,许多成就甚至远远超过公众预期。深刻总结党的十八来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鲜经验,分析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以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是当前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

以敏锐的问题意识破解突出矛盾

所谓问题意识,简单地讲就是一切决策和实践都要紧紧抓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根本,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讲,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的必然表达。在被恩格斯称赞为“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全部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即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把解决问题、改变世界作为其理论与实践的根本立场。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问题并不是指很容易发现的表象性的问题,而是“问题背后的问题”,即导致这些表象出现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只有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也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能够抓住问题内在的根本矛盾,能够以精准的切入和操作来解决问题,是一切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必备的品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国际国内突出问题,处在诸多难题破解的关键时刻。从国际层面来看,一方面我们有着30多年来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并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中国又受到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打压,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西方舆论甚嚣尘上。从国内层面看,我们已经完成总体小康的建设目标,但发展的不全面、不平衡问题也日渐突出。在经历了突飞猛进的经济增长之后,如何保持经济的稳步前进、处理好改革攻坚阶段的种种凸显矛盾;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通过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形势和建设规律,化解中国共产党面对的“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等等。

面对这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抓住了从严治党这个根本,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龙头,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了、全党的素质增强了,我们就能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带领全国人民去实现本世纪的两个百年目标——建党10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率先建成全面小康,是摆在全党面前更为紧迫的重大使命,也是当前检验党的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进一步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建设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并将这些改革的成果法制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展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法治支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秉持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战略指南。十八大以来,正是以“四个全面”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全局,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在复杂困难的国内外形势下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了什么是当代的担当精神,为什么要有担当精神以及如何担当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首先是自我担当。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深知自身责任重大,他曾于2014年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面对中国当前的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担当,敢于担当。为了人民而担当,这是我们党在当代的担当精神。为什么要担当?是历史的需要,是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共产党人敢于担当,既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担当”也是新形势下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担当”更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增强干部队伍纯洁性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在眼下特别强调担当精神,还有着特别重大的现实针对性。目前出现了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担当精神退减,为官不为,得过且过,办事“踢皮球”,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瞻前顾后,浅薄浮躁,见风使舵等现象。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党员干部,“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同时,党中央也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如对优秀县委书记等先进人物的大力宣传和弘扬,对某些不担当典型事件及涉事干部及时惩戒、以儆效尤,来激励党员干部提升担当精神。同时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及党内法规建设,如《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来激发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

以卓越的战略思维规划全局

科学的战略布局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问题,他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多次重点提及战略思维的重大意义。他强调,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当代中国的发展放到一个历史的、高远的、深厚的时空中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了中国发展“新三步走”战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以及党和国家发展的“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导建立亚投行等具有长远眼光的国际战略布局也在扎实推进,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在进行科学的战略布局的基础上,为实现战略目标,还需要有坚强的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他特别强调,“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战略定力讲究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战略定力讲究的是科学的方法,尤其要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世界全局和时代发展趋势,努力掌握更多的国际问题基本知识和战略科学知识,努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对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政治决断的能力。战略定力更要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始终盯住既定的战略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以精准务实的行事风格狠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把做事比作钉钉子,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精准务实的行事风格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

精准务实首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中国国情不同于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

精准务实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着最重的分量,也是他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精准务实就要大兴调查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了解群众所感所想,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源头活水”。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譬如,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粗放扶贫不同,精准扶贫意在抓关键、抓重心,精确识别贫困居民,通过精准帮扶、精确管理,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凝聚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精准务实就要善于抓住突破口,坚持真抓真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乃至世界都见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真抓真落实的行事风格,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真抓经济,保障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真抓法治,建设法治中国;真抓改革,不断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矛盾和挑战;真抓党的建设,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真抓贪污腐败,以零容忍的态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抓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活环境;真抓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改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就业创业机会、打造安全网络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工作的新发展,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也更加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承问题意识,弘扬担当精神,加强战略思维,贯彻精准务实,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够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戚雯泾对此文亦有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党建》,2012年第10期。

责编/王坤娜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