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社区治理的瓶颈如何突破

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基本概念,我们所说的城镇化,在学理上就是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呈现在我们面前更多的是土地的城市化,农民变成了居民。而真正的城市化不仅仅是土地的城市化,还包括生产方式的城市化,生产关系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和人的观念、理念的城市化,乃至社会关系的城市化,等等。今天我们看到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江欣苑这样一个“村改社区”的变化。它是中国“村改社区”的典型案例,它探索的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路径,为中国社区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破解了中国社区发展的难题。

江欣苑社区探索社区治理的新秩序

第一,建立了社区新的公共秩序。社区公共秩序是社区、社会各方主体参与,由社会成员遵守的建设行为和管理活动。创建良好社区秩序是居民最迫切的需要,也是检验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成效的主要标准。从城市环境、社会保障、纠纷调解、公共卫生以及生产、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看,社区公共秩序是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社区建设在二十几年进程当中,一直在探索建立什么样的公共程序、公共治理。过去的20年,我们建立了很多模式,这些模式有成功的,也有值得探讨的,而江欣苑社区抓住根本,建立红色引领的秩序模式,始终抓党的建设,建立党员服务群众、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各种制度,时刻保持组织不松散,由此建立社区居民必须遵守的各种制度,建立秩序体系,实现自我管理。建立精细的党组织管理制度,进而建立规范的社区公共秩序,是江欣苑社区的创新。

第二,建立了社区福利体系。江欣苑社区的居民服务和福利有目共睹,所谓社区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新趋势,其主旨是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建立福利服务体系,并依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福利服务和社会福利。社区福利不同于社会福利之处,就在于它能够提供完整的、细致的微服务,例如社区有互助,有自助帮扶,有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互动,等等。江欣苑社区利用党员的作用,建立了社区的福利体系,让党员群众连心,一面党员一面旗,关心和帮助群众、服务群众,普惠性的服务让每一个居民满意。

第三,建立了社区良好生态环境。我们这里讲生态环境,不仅仅讲一个社区是否干净的问题,而是讲社人文、文化、关系等生态环境,这是江欣苑社区在探索过程当中,给我国社区发展的一个巨大贡献。生态环境路径的选择是一个社区发展的不竭财富。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社区,之所以建设得如此美丽,得益于它优良的生态。江欣苑社区的中心不是商业,是文化遗产;江欣苑社区的居民不吵不闹,源于他们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江欣苑的楼道没有乱涂乱画,贴上的是公约、礼貌和道德。这些生态细节的打造,促进了江欣苑社区整体生态环境的和谐,值得推广和应用。

江欣苑社区探索突破社区发展的瓶颈

中国社区发展有几个瓶颈性的问题难以突破,而江欣苑社区治理的实践给出了可复制的答案。

第一,突破了如何真正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江欣苑社区讲红色引擎、红色引领,这本身是一种突破。众所周知,中国社区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强调党对社区的核心领导,但是如何领导,有两种误区、两种倾向。第一种,把党的领导通用化;第二种,把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社区组织乃至市场组织同质同构。试问我们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党的政治权威、党的政治组织的作用如何体现?江欣苑的突破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组织的政治权威性,明确党要干什么。党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党员,江欣苑社区做到了,让所有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党对社区的绝对领导。我们通过所有的语言,所有的图表,都会看到这一点。这里的社区每个党员、党组织体系真正实行了对社区的核心作用和核心领导,它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叫“引领”。没有说直接干涉,而是引领,这是党组织在社会党建领域一个非常好的突破与创新。

第二,突破了社区自身如何造血的问题。我们的很多城市社区除了政府给予的公共财政支持之外,城市社区之中没有经济基础。我们常说社区如何谈自治,自治不是空中阁楼,要有权力、有资源,更多要有经济基础,但城市社区做不到。村改社区呢?从农村到城市这样一个发展变迁的过程中,有很多社区,不愿意把左裤兜里的钱放到右裤兜了,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经济积累收入,不能用于社区公共建设,这是村改社区的一个瓶颈问题。江欣苑社区党委以增加公共积累为基础,以增加居民的收入为己任,给社区这个大家庭不断添砖加瓦,使农民变居民,居民变股民,股民变社区人,社区人的权力与义务、责任和利益对等,经济基础的不断变化使江欣苑社区发展迅速。

第三,突破了二元结构的理念。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说要消灭二元结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又牢牢地把二元结构这种理念放在日常的工作中,而今天江欣苑社区的探索突破了二元结构的一个理念,社区胡书记告诉居民,要“放下粪桶拿起笔”“放下粪桶拿起绣花针”,从农民到市民,从市民到股民,从股民到社区人。江欣苑放弃二元结构,号召社区居民人人要劳动,人人要读书,所以,在这个社区,我们看不到中年的闲人、散人,人人在学习,人人在工作。村改社区,我们一般称之为转型期社区,这类社区的特点是抱着农村的理念管理社区,所以步履艰难,而江欣苑社区正是在这点上摒弃了农村和城市的二元结构,从党组织到居委会,从社会组织到居民,从硬件设施建设到社区软件的管理,所有空间结构的搭建都是城市的理念,这种理念的突破造就了江欣苑的成就。

江欣苑社区探索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由以上三点突破,我们看到了江欣苑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

第一,找到了资源的路径。治理首先是一种资源的治理,没有资源空谈治理是无法实践的。江欣苑社区的成功就在于它合理运用社会资本、社区资本集中为百姓服务,完成了华丽的转变。社区发展当中大家都会讲一个话题,即资源共享、共筑、共建。但现实中往往资源达不到共享,而且找不到资源。有时虽然能看到资源,但却不能把握和利用。江欣苑社区做得很好,首先它动用了就在身边的党的政治资源力量。利用党员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架构,利用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这种政治资源路径选择非常漂亮,即实用又有价值。

第二,找到了参与的路径。治理是一种参与。这种参与不是被动的,而是对周边事物乃至权力、服务的参与。今天大家都在谈治理,但治理在社区当中无论如何运用,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即多元共治,合作参与。没有多元主体怎么谈治理?没有合作伙伴关系谈什么治理?江欣苑社区找到了让大家主动参与的路径。“红色引领”,是动员参与的前提,“群众路线”是社区动员的平台,用红色文化阵地引领大家参与,增加组织的凝聚力,增强社区的向心力,从刚性指导变为软性引导,增强了社区百姓参与社区发展的积极性。

第三,找到了合作的路径。治理是一种合作,和谁合作?和谁协商?社区发展实践中的合作堪称是百花齐放,普遍的有社区组织间的合作,有社会组织与社区的合作,有企业与社区的合作,有个人与社区的合作。很少有人谈与政府的合作,因为我们给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定好了一个标签,即政府是指导,社区是被指导。在治理的理论视角下,我们谈多元主体论,政府与社区都是各自的主体,二者之间应为合作的关系。所以大家看到江欣苑社区首先找到了与政府合作的路径,它把自己变成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购买者,把政府的公共服务送到了百姓的家门口。其次是与社区组织合作,江欣苑社区建有社会组织的联盟,把各类社会组织聚集在社区的平台上,形成了强大的公益服务的供应链。再次,与市场组织的合作,江欣苑社区周边的企业、小商业,都是它共建的单位。这种多元的合作值得倡导。

第四,找到了社会关系的路径。首先处理好社区和党的关系,其次是社区和政府的关系,还有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的关系。什么样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靠近老百姓家门口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不是讲你把机构建到老百姓家门口,而是把政府的公共服务、政党的意愿宗旨带到老百姓家门口。在这一点上,江欣苑社区的实践模式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回答。它创立的这种伙伴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关系很难做到,但江欣苑社区尝试了,做到了,所以这种路径的选择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推广,也值得大家去学习。

江欣苑社区未来发展图景

江欣苑发展到今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调研时坐在居民家中问了很多问题,倍感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满满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今天我想说,社区要干什么,就两件事,一个是民生,一个是民主。江欣苑社区描绘了一个未来发展的格局,即建设一个党领导下的功能型社区,这是它的第一个走向。没有功能,谈何福利、谈何政府公共服务、谈何社会自治?没有功能的自治,只会是空洞的自治。

第二个走向,我们说它可能是由原来互助服务、社区服务逐渐向社区公共服务的方向转变。我们谈减负,要去行政化,但问题是,去行政化后,政府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由谁传给老百姓?中间桥梁谁来做?其实在于社区组织,这种公共服务的购买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第三个趋势,大家都知道,香港有一个非常好的城市理念叫义工,这是它的城市名片。今天江欣苑创造的这种经验、模式,铸就了汉阳区的城市社会名片,即红色引擎。这个名片的内涵是一个社区党建的典例,是一个良好的社区治理,是一个在村改居社区中居民素质的提高,等等。江欣苑今天给出的一个回答,那也就是在未来,它的社区发展应当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良性的互动。

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瓶颈   突破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