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不可操之过急

核心提示: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要审时度势,综合权衡本国国情,遵循市场和历史规律,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在常规路径难于奏效的情况下,需要出奇以制胜。从争夺我国可掌控的铁矿石和稀土等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出发进行突破,具备可能性和可行性。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要审时度势,综合权衡本国国情,遵循市场和历史规律,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在常规路径难于奏效的情况下,需要出奇以制胜。从争夺我国可掌控的铁矿石和稀土等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出发进行突破,具备可能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大宗商品计价    【中图分类号】F82    【文献标识码】A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明显进展,但与实质性的国际化还有一定距离

2007年以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建立离岸市场、跨境直接投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016年10月,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目前为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使用份额约为2.03%(见图1)。除了官方的主动推动以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原因还包括:在过去十多年中,人民币整体处于升值通道且利率相对较高,境外投资者愿意持有人民币以从中获利;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增长,相关境外主体为了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增加了国际收支中人民币的使用。

然而,这并不代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性推进。实质性的货币国际化是指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即他国中央银行出于国际清偿和资产保值的目的,持有的可用于国际支付和维持本币汇率的可兑付资产。加入SDR篮子只能说明人民币具备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资格,而不是现实。正如外管局数据显示,自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迅速下降,跨境结算从8000亿元缩减至4000亿元,离岸人民币存款从2011年的1万多亿缩减至6000多亿元。这充分说明,通过升值套利维持的国际化,只是一种表面的国际化,不是真正国际储备资产意义上的国际化。

境外主体持有某种外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无非有三个动机:一是国际支付与清算;二是央行通过配置多币种储备,以分散外汇风险,实现储备保值增值;三是规避战争、动乱、危机等重大风险。其中,要保障国际支付清算和外币资产配置,就必须实现自由汇兑,否则外国央行不能依据自身需求来兑换外币,也就无持有激励。自由汇兑将伴随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于是也就要求开放资本账户。分散风险和保值则必然要求外币实行市场化定价,原因在于:市场化可以自发地使汇率趋于均衡水平,降低汇率错位导致的汇率变动风险;对汇率的人为控制造成了额外的风险,会削弱境外主体的持有意愿。也正因如此,目前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储备货币均满足自由汇兑和汇率市场化的条件。规避重大风险则既要求汇兑自由与汇率市场化,又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政治和经济相对稳定。因此,实质性的货币国际化,要以汇率自由化和资本账户开放为前提。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当审时度势、适时适度推进

目前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仍在探索之中,虽不具备实质性国际化的客观条件,但国际化的好处不容忽视。首先,发行本国货币给外国人,可以得到铸币税;其次,通过货币贬值可以减少境外持有的人民币债务,获得通货膨胀税;再次,可降低国内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投资的汇率风险。因此,在实质性的国际化之前,推进一般交易动机下的国际化仍有必要。

虽然如此,国际化推进过程也要审时度势,综合权衡。一方面,国际化进程挑战重重。首先,资本账户开放的积极作用体现出“门槛效应”特征,只有当一国经济发展、金融发展与稳定、贸易开放程度、制度环境等超过了门槛值之后,资本账户开放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分散风险,否则将适得其反。其次,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要求央行的监管角色要发生重大转变,实行宏观和外部审慎管理,这对央行也是一大挑战。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宜循序渐进,做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切不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

另一方面,货币的国际流通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历史结果,要遵循市场和历史规律。回顾历史,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崛起主要基于四个基本条件。首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远离主战场,扮演着资金避风港的角色;其次,二战后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通过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手段实现了美元对石油的计价功能,从而实现了美元锚定石油的机制,并在后来扩展到其他大宗商品;再次,二战以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援建投资,规定由欧洲复兴计划基金以美元偿还债务,提高了美元的国际地位;最后,二战后美国经济整体保持着稳速增长,为美元提供了强大的信用保障。尽管目前人民币加入SDR代表了足够的信用,但是现今国际货币格局已然形成。在美元占据主导地位,欧元、日元、英镑形成有效补充的国际储备体系中,人民币想获得一席之地实在不易。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判断人民币目前尚不具备快速国际化的现实条件。除非目前主要的储备货币发行国由于难民危机、金融危机等极端原因出现重大的资本外逃,人民币国际化难有迅速的进展。类似事件并非不可能发生,一旦出现,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跳跃式发展的有利时机,因此也应做好相应备案。

从我国可掌控的大宗商品计价货币出发,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突破

人民国际化面临重重阻碍,因而不可守株待兔,墨守成规。签订货币互换协议,通过贸易谈判增加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的使用,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增加人民币对外投资,将美元投资或债权在未来置换为人民币等措施,都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但是货币互换和贸易谈判以点为主,难以成面;“一带一路”主要针对欠发达国家地区,很难影响现有整体格局。在这些正常渠道难以奏效之时,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仿照美国经验,从争夺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开始进行突破。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也是稀土最大出口国,稀土市场贸易占据了世界90%的国际贸易,争取两个市场的国际人民币计价权是当前最好的选择。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定价权缺失,其原因主要在于:在经济景气之时,铁矿石国际市场是卖方市场;我国铁矿石和稀土行业的厂商参差不齐,产业集中度低,对内恶性竞争,对外缺乏凝聚力。目前随着国内钢铁需求降低、产业的整合和稀土开采的规范化,情况已有极大改善。此时,形成对内具有凝聚力和对外具有谈判能力的行业集团或联盟应是第一步。然后,再由国家引导行业联盟在对外谈判中坚持人民币计价,这于公于私均十分有利。对于国家,可在人民币国际化上取得突破;对于企业,可以获得更有利的交易条件并规避汇率风险。如果操作得当,获取两种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权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对外投资购买国外铁矿石企业股权,进一步增进谈判力量。

除了现货市场,在期货市场也可有所作为。通过提高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影响力,加速推出稀土期货,开发新的以人民币报价的衍生品等措施,可以增强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在其他现有的传统品种上,也应齐头并进。例如,中国虽对棉花享有定价权,但是洲际交易所期棉合约仍然以美元计价结算。这些方面,中国也应积极介入。

综上,人民币国际化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在常规路径难于奏效的情况下,需出奇以制胜,争夺大宗商品计价货币便是主导策略。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人民币国际化,理当如此。

(作者为中山大学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研究助理彭业硕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创新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ZDA014)成果】

【参考文献】

①《人民币加入SDR 新征程的新起点》,新华网,2016年9月30日。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