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核心提示: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传承和创新家训文化,要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强化家庭与其他教育主体的相互配合,加强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效结合。

【摘要】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传承和创新家训文化,要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强化家庭与其他教育主体的相互配合,加强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家训文化 传承创新 文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容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重教养、重德育、重家教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凝练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传承优秀家训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承优秀家训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是抽象的,是人们对社会经验的深度总结。若要使其在全社会发挥作用,则应使广大人民群众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同时,更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古代家训中待人接物、谦恭敬礼等处世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为了实现落实、落细、落小的目标,就必须更加注重家庭教育,更加注重良好家风的形成,发挥良好家风的独特优势。

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扬和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让优秀家训在当代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吸收优良家风的精髓,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理念和思想道德要求,有益于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向善向美的风尚。

家训文化需要不断传承与创新,以适应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优秀家训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涵对现代人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优秀传统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与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是以“礼”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而传统道德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对道德准则的认可和遵循。传统家训服务于封建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大力弘扬民主、自由、平等的今天,我们依然有必要从传统家训中汲取精华,让传统家训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关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层面指出了努力方向,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也十分相通,可以作为现代家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

加强家庭与其他教育主体的互相配合。虽然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当今社会的家庭模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对“和谐稳定”的追求却始终如一,这就为传统家训文化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发展动力。家训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社会多元主体齐心共建。家庭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我们更应强调自由与规则的有机统一。在学校教育方面,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应适当增添关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内容,让每个孩子从小接触家训文化,理解其内涵,自觉践行道德准则。此外,还要大力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和引导作用,使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家训文化的积极意义,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同时,对于优秀的家风家训,要以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作品、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

加强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结合。对中国优秀传统家训的传承,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将其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人的一言一行往往展现着其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而家风家训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家庭层面的糅合。所谓内化于心,就是要将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内化于每个人自觉自发的思想理念;所谓外化于行,就是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去践行优秀家风家训,彰显文化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说道:“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家训文化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和传承,哲学意义和道德内涵丰富。家训文化需要不断传承与创新,以适应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作者为咸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5年2月17日。

②张琳、陈延斌:《传承优秀家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探索》,2016年第1期。

③白现军:《传统家训的教化机理及其传承路径探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

④付林:《论传统家训的德教思想》,《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责编/王妍卓 陈楠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家训   生命力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