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学术视野 > 经济 > 正文

减税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万灵药吗

作者: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经济学院教授 杜莉

提到减税,人们会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这也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减税改革。然而,里根政府减税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确。从实践可以看出,减税能否成功推动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刺激投资的效果

税收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减税究竟会刺激经济增长,还是带来经济衰退?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美国历史上里根时期推行减税改革的经验。

能否有效控制赤字,影响减税政策成败

税收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减税是经济陷入低谷时各国政府常采用的政策手段。但减税并不是放在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特定条件下都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万灵药”。如果前提条件不具备,或者方案设计不科学,它就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标。

提到减税,人们会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这也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减税改革。然而,里根政府减税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确。在第一个阶段,即1981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甚至出现了急剧下降;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1986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也仅出现了短暂的小幅上升,随后再次调头向下。

1981年上台之初,里根总统就推出了一个力图大规模减税的经济复兴税收法案。该法案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由70%降至50%、最低边际税率从14%降至11%,同时还引入加速折旧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但在法案生效后的第二年,由于膨胀的财政赤字将利率由12%左右推高到20%以上,美国经济出现了1.9%的负增长。这一降幅甚至超过此前石油危机时的经济衰退。

在这样的情况下,1982年9月,美国政府不得不推出一项新的税收公平和财政责任法案。该法案通过取消1981年法案中的加速折旧等规定实现了增税。此后数周,美国经济有所复苏。

其实,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能否有效控制赤字,是决定减税政策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里根政府第二阶段的减税政策最后能够平稳实施,即说明了这一点。

1986年,在第二个任期开始后不久,里根政府推出新的税制改革法案。该法案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进一步由50%降至28%,加上标准扣除、个人豁免和劳动所得抵免额的提高,所有收入档次纳税人的税负都有所降低。同时,该法案还将公司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由46%降至34%。

但是,和1981年法案不同的是,1986年的税制改革法案强调减税的财政中性原则,也就是在不减少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减税。为此,该法案采取了大幅削减所得税优惠的措施,包括取消此前实行的投资税收抵免政策、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数据显示,与1981年减税之后财政赤字的膨胀不同,1986年减税之后财政赤字明显下降。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标签: 减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