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学界热点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与新的世界经济体系

核心提示: 贸易合作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评价“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效果要以中国为中心、周边为腹地、其他地区为外围的覆盖全球的空间地理结构,要弘扬和体现命运共同体核心价值。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开局之年的贸易合作未全面显现战略效果,初步显现国别效果;投资合作展现出良好整体效果;折射出在“一带一路”战略体制机制、宣传解释、外交协商、义利观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未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将推动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世界经济体系,也必将推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变革。

引言:“一带一路”与中国时代

“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是落实战略的核心内容。自古以来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经济活动就是国际贸易,并由贸易引发货币和资金流通、货物运输、人员往来等派生经济活动。可以说,贸易始终都是丝绸之路发生、发展、繁荣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出访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后,2014年进行一系列准备,把2015年作为开启规划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元年。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中国与沿线各国合作重点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强调贸易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

现代国际经贸合作比以往时代经济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贸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货物进出口贸易、服务进出口贸易、技术进出口、劳务进出口、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国际产能合作等。由这些国际经贸合作派生出跨境商品、技术、设备、服务、资金、货币、人员流动。不管国际经贸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形形色色,合作主体无论是政府、企业、中介或个人,但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国际贸易、投资与合作。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由出口和投资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向进出口贸易、投资和消费共同协调驱动的增长模式转换。生产消费、生活消费、政府消费和进口贸易在经济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愿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开放国内市场,与周边国家分享市场,以国内巨大市场需求对周边国家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吸引力。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内容就是加强与沿线各国经贸合作,愿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各国扩大开放、促进共同发展,以贸易作为该战略的基础和纽带(谭秀杰、周茂荣,2015)。①

正是由于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研究贸易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分析可以判断该战略实施状况和效果,找到战略实施的不足与缺陷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判断当前政策措施是否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核心价值方向推动,是否需要调整政策措施方向及其力度,改进工作方式。而且关于“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现有研究文献及其学术贡献的认识,它对于我国形成正确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所以开展此项“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发展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带一路”以中国为中心呈发散空间地理结构。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空间地理范围是一端从中国内地出发经多条通道到达地中海沿岸地区,另一端则是欧洲,地理上的西方;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中国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沿岸地区。现在,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划“一带一路”的地理范围东起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达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贯穿亚欧非大陆。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三个方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有两个: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国家规划的这个“一带一路”空间地理范围是社会各界比较公认的,与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地理范围基本一致。

从空间地理上看,“一带一路”设计就是以中国为中心、为出发的起点。“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周边的顶层设计,既符合中国人民利益,也符合周边国家利益,是中国带动周边国家发展的双翼;中国主动同周边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在周边国家的腾飞之路上,中国要助一臂之力,欢迎周边国家搭中国发展的列车(杜尚泽,2014)。②

然而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带一路”就是中国走向全球的路,经贸活动的空间地理范围不可能局限于一个局部区域,经济资源配置和组合必定产生全球影响力。在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世界不知道美洲存在,之后美洲被疯狂殖民。现如今全球无处不是相互联系,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任何战略、政策举动都会被解读为重大经济信息传遍全球,全球政治家、外交家、银行家、投资人、商人们都会开始他们的盘算,或围堵对抗,或顺应新形势抓住机遇,或搅乱局势,或坐山观虎斗,或计算获利水平高低,或忧虑风险大小。这些政治经济活动都会放在全球范围内通盘考虑。

与传统意识中有界的“一带一路”空间地理概念不同,实际“一带一路”经贸活动空间地理范围是开放的、无界的、全球的。“一带一路”是中国最新的开放战略,它是开放的、非排他的、没有固定地理边界的,也是覆盖全球的。中国没有排除任何一个特定国家,中国愿与任何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愿与任何国家开展经贸互利合作。所以,“一带一路”空间地理范围覆盖全球,我们评价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对外经贸效果当然也要放在全球视野下考察。不少学者(公丕萍等,2015;邹嘉龄等,2015;郑蕾等,2015)均以传统的“一带一路”有界空间地理范围考察经贸格局,局限了“一带一路”的经贸地理范围,不符合实际。③

传统观念认为“一带一路”是以中欧为两极、亚欧大陆为腹地的空间地理结构。实际上“一带一路”战略空间地理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目前中国与欧美已经形成密切的经贸往来,欧洲与北美洲仍然是当今两个重要的世界经济中心,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圈与欧洲、北美洲共同构成三大经济圈。因此,目前“一带一路”战略空间地理结构是以中国、欧洲、北美洲三个地区为中心,其他地区为外围的全球经济格局。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崛起和欧美中心的衰落,“一带一路”开放格局将转变为以中国为中心、亚洲周边为腹地、其他地区为外围的空间地理结构。

“一带一路”贸易合作要弘扬和体现命运共同体核心价值。近两年来有关“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对外开放、经贸发展的研究文献逐渐多起来了。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以2014年或更早数据分析为基础,其所获得的结论都只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之前的状况,从中看不到丝毫“一带一路”战略和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子。现有相关文献研究的领域、视角、范围、内容、方法异彩纷呈,但交集不多,多数成果没有弘扬和体现“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核心价值观,认识高度不够,没有上升到“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对国家伟大复兴和崛起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战略意义的高度。

苏杭(2015)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沿线国家和地区内部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有望转化成为我国制造业海外发展的巨大动力。④他认识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与我国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合作、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之间的联系,但他没有认识到中国对沿线各国经贸合作与中国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和全球贸易、货币、金融、技术新体系的关系。

陈虹、杨成玉(2015)探索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成自由贸易区后,共建“一带一路”对各国GDP增长率、进出口总额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⑤但他们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各国的贸易平衡将趋于稳定,而且中国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扩大。这个结论估计是基于以前贸易数据分析的结果,如果“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话,中国跨国公司向沿线各国大规模转移外围产业和剩余产能,中国自沿线各国的中间品进口贸易将会扩大,从而会改变目前中国对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许多国家严重贸易顺差的局面,会缩小中国贸易顺差规模。显然他们没有看清未来“一带一路”经贸发展大趋势。

许和连等人(2015)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中扮演了出口国角色,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而中亚、西亚国家被边缘化,是美国主导的“商品—石油—美元”三角贸易模式的结果,普遍存在不平衡的非互惠贸易关系。⑥他们研究的启示是中国应发挥贸易“桥梁”和“枢纽”地位优势,加快国内产业升级,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生产、贸易网络体系,形成“中国技术”与丝路沿途国家“资源+劳动”新的禀赋优势互补。这个研究发现和启示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价值,但他们的研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现途径。

公丕萍等人(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日趋集中,能源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各国出口优势行业基本一致。⑦而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依赖程度加深,同时呈现出不对称性(邹嘉龄等,2015)。⑧他们比较科学地描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贸易结构。总体上来说,除个别国家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水平较低,中国与沿线各国经济贸易互补性高,中国具有比较明显的贸易优势,对许多国家长期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对此我们担忧这种贸易关系的可持续性。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是促进沿线各国经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推动各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促进贸易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必将影响和改变现有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新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治理新秩序。

郑蕾、刘志高(2015)认识到,“一带一路”对外投资战略要体现国家战略目标和意图,坚持以“共享”为基本原则,既要有助于中国战略资源保障能力的提高,通过转移国内剩余产能、吸收先进技术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同时也要谋求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互利共赢。⑨他们上述认识虽然没有论述,但这种认识基本上抓住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所在。

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战略的核心价值是吸引沿线各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只有各国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共商共建,才可能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和体现核心价值?“一带一路”战略核心价值是开放、合作、互惠、互利、共享、共赢。“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国复兴目标要靠沿线各国抱持互惠互利、共享和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实现。只有如此,中国才能通过海外投资加快产业转移和企业“走出去”,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优势产业或核心产业,构建起世界各国产业围绕中国核心产业形成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将中国变成世界经济的中心。我们不能狭隘地只看到或者只追求自身利益,当然我们不否认要有自身利益,但是必须让其他各国在参与“一带一路”共商共建中获得相应的利益,照顾双方的利益,这样才能形成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一带一路”战略将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和谐世界理念、中国梦追求与具体务实的区域经济合作融合起来,它树立了合作、互利、共享、共赢的新准则,开创了中国开放新格局,开辟了世界经济新秩序,创新了国际经济新规则,改变了现有以美欧为中心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中国要成为平等、互利、共享新国际关系准则的推动者、引领者,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能重走过去“国强必霸”“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的西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价值观老路。因此,“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发展观要弘扬这样的核心价值,而不能像现有研究文献那样只看到中国自身利益的得失。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
标签: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