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联合国等全球多边治理机制改革将继续艰难推进,功能性领域将成为联合国未来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金融危机以来,联合国等全球多边机制调整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但由于联合国等全球性多边机制本身就是既有国际秩序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其调整改革必将深刻触及主要大国间的权力再分配,导致相关改革步履维艰。如曾被视为联合国改革核心问题的安理会改革一波三折,至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在一些功能性领域的作用却在加强。在发展领域,继首次制定实施千年发展目标后,联合国又主导制定要求更高的2015后发展议程。在人权领域,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升格为人权理事会,并实施了对所有成员国的定期审查制度。在安全领域,尽管安理会改革陷入僵局,但联合国在国际维和等领域的作用却在加强。可以预见,随着各种全球性挑战的凸显,强化在具体功能领域的作用将成为联合国未来改革的重点。
三是全球社会政治转型加快,各国将加紧依据自身定位,探索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不断磨合、交融发展中力图形成新的共识与主流。2016年以来,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胜选,以及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等事件,凸显出“后危机时代”世界社会政治生态正经历复杂嬗变。面对由金融危机触发的内外难题,各国尚未找到能彻底走出困境的路径,民众迷失感普遍加剧。民调显示,近6成美国民众认为,美国国内依然困难重重,尚未走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困境。⑧在这种大背景下,反建制、反精英、反权威的民粹主义乱象大行其道,各国社会政治走向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与此同时,当前的各种社会政治乱象也凸显出冷战后曾占据主导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正日渐式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虽极力掌控世界未来发展方向,却始终提不出能引领世界摆脱困境的方案。以中印等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若能顺应时代潮流,提供引领世界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未来就有望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
四是全球化可能经历短暂的退潮,但其影响可能是阶段性的,经过深入盘整后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均是这种调整的表现。确实,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偏颇、自由贸易与公平贸易的得失、国内问题与外部问题的交织联动、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政策与行动的不同步与低效等,使一些国家对全球化的利弊评估不一。但是,全球化是当代科技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各国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要。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全球化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前美欧社会对全球化的反思,实际上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全球化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冷战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正逐步转向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共同推动的新阶段。例如特朗普在宣布退出TPP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注意力转向由东盟积极倡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上。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曾长期由美国一家独大的全球贸易结构,逐步转向中美共同引领。而应对气候变化协议的达成,也成为中美引领全球应对挑战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随着新自由主义渐趋式微,加强对全球化的监管正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尽管全球经济治理依然任重道远,但随着G20等诸多新型平台的搭建与发展,深化全球治理已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是中国嵌入全球化的深度与广度史无前例,其引领作用将更显突出。面对世界乱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处变不惊,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稳中有进,在改善全球治理、维护地区与全球安全、运筹大国关系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大国的自信与责任担当。目前,中国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2017年至2021年将是中国实现两个百年梦想中第一个百年梦的关键阶段,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成为中高收入国家。中国自身的变化将深刻塑造未来世界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中国将逐步从现有国际机制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国际机制规则变革的重要引领者。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公报反映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中国理念,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演讲,清晰传递出的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和坚决捍卫全球化的态度,均获得积极反响,这反映出世界对于中国成为全球化“引领者”的期望。
最后,变化的世界、不确定的时代也推动酝酿国际秩序治理理念的纷起与更新。在学术上,一些世界著名学者纷纷提出各种方案,如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提出的世界秩序“新概念”、约瑟·奈(Joseph Nye)提出的“更明智的领导权”论、罗宾·利比莱特(Robin Niblett)的“更新自由民主论”、迈克·马扎尔(Michael Mazarr)的“机制改革论”、麦艾文(Evan Feigenbaum)的“以更好方式拉住中国”论等不一而足。⑨这可能是一种酝酿变化的先声诉求。当然,随着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时代渐渐远去,全球共治的世界秩序或早或晚终将到来。
(本文系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世界海洋大国海洋发展战略”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6JZD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