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全球治理格局变革视野下的“一带一路”(7)

相比之下,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最为积极的全球治理倡导者。2017年初,习近平同志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时,曾引用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来描述当前的世界——它一方面体现出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也充斥着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难民潮以及贫困、失业和收入差距拉大——但同时又强调这些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有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除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同时,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仍然是全球治理中的一个初学者,在推动全球治理方面也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以在促进各国共同利益的同时提升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这是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会是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的维护者、改进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破坏者、颠覆者和对抗者,因此,需要在认识到未来势必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的前提下,积极谋求和提升本国在现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和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一带一路”为中国提升自身的话语权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即一种将东方传统对关系性的强调与西方对规则性的强调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其中关系性有利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形成共识,从而构成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基础,规则性则为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依据。这种治理理念的创新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在推动新的全球治理制度发展的同时,也将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

(本文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大项目“‘走出去’战略对‘一带一路’国家政治经济影响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国家认同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分别为:201504YY004A、15AZZ006;同时系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北京市塑造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注释

1、杨雪冬:《全球治理:从理念到实践》,载于杨雪冬、王浩主编:《全球治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第2~3页。

2、秦亚青:《全球治理的失灵与秩序理念的重建》,《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4期,第5页。

3、Charles P. Kindleberger, "Dominance and Leadership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25, No.2, 1981, p.247.

4、5李东燕等:《全球治理——行为体、机制与议题》,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第38、39页。

6、刘建飞:《G20推动全球治理的进化》,光明网,http://news.gmw.cn/2016-09/04/content_21803317.htm,2016年9月4日。

7、8Barry Buzan and Geogre Lawson, 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p.274, pp.277-278.

9庞中英:《全球治理的中国角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4页。

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7页。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年,第35~36页。

12、邱耕田:《命运共同体:一种新的国际观》,《学习时报》,2015年6月8日,第2版。

13、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29/c1024-27644905.html,2015年9月29日。

14、高奇琦:《和谐世界主义: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基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4期,第154页。

15、赵龙跃:《制度性权力:国际规则重构与中国策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1页。

16、17庞中英:《全球治理的中国角色》,第72页。

18、胡键:《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制约因素分析》,《学术月刊》,2015年第11期,第69页。

19、冯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5年,第96页。

20、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主编:《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4页。

21、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07页。

22、赵龙跃:《制度性权力:国际规则重构与中国策略》,第23页。

23、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主编:《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第5~6页。

24、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7年1月18日。

25、何帆、冯维江、徐进:《全球治理机制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4期,第33页。

26、陈伟光、王燕:《共建“一带一路”:基于关系治理与规则治理的分析框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6期,第93页。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under the Vision of Global Governance Pattern of Change

Dai Changzheng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populism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topic of whether the process of global governance will be reversed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religious extremism, terrorism and refugee crises continue to have no signs of easing. This trend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o global governance, which, on the one hand, has led to a major shift in the policies of Europe and the US that have originally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 getting global governance likely to be uncared;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ws that those over-expected glob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are weak in responding to various global challenges. In contrast, 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s most active global governance advocate, and continued to promote global governance due to its increasing economic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China's "Belt and Road" strategy gives new impetus to the current plight of global governanc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concept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advocated by China will be further popular with the people, which will inevitably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global governance at both conceptu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ull embodies "China's wisdom"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which is also the basis for China to promote and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governance.

Keywords: Global Governanc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 Program, Human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戴长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经济外交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经济制度、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主要著作有《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政府改革、公共参与和治理转型》(英文)、《发达国家人才流动与配置》(第一作者)、《“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国际社会》(英文,主编)等。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一带   变革   格局   视野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