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东北振兴,关键在于制度的“振兴”

核心提示: 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深入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坚强保障。深化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制度改革,应做好“六注重”,即注重产能转换重构机制改革、注重投融资机制改革、注重产业园区运作机制改革、注重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注重近邻区域资源开发机制改革和注重区域协作机制改革。

【摘要】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深入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坚强保障。深化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制度改革,应做好“六注重”,即注重产能转换重构机制改革、注重投融资机制改革、注重产业园区运作机制改革、注重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注重近邻区域资源开发机制改革和注重区域协作机制改革。

【关键词】东北振兴  机制改革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识码】A

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是我国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支撑,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实践。要深入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关键之一就在于制度的“振兴”,因此,深入推进制度改革,意义十分重大。

注重产能转换重构机制改革和投融资机制改革

注重产能转换重构机制改革。我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虽然为当地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随之带来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不断退化。目前,黑龙江省伊春市、鹤岗市、大兴安岭地区,吉林省辽源市、舒兰市、敦化市,辽宁省阜新市、盘锦市、抚顺市等多个城市均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因此,在新时期,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必须加快转变,寻求接续性产业,形成新的产能结构。

东北地区的产能结构转换重点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由重化工业结构逐步转换为轻型工业结构;二是由资源密集、消耗型产业结构逐步转换为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三是由产业链低端逐步转向产业链高端;四是由“老字号”的传统产业体系不断转向“新字号”的新兴产业体系;五是“原字号”的产业体系不断转向深加工型的产业体系。煤炭、钢铁、林业等产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但这些产业都存在较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激发新动能,就应注重产能转换重构机制的改革创新。首先,在深入实施煤炭、钢铁、林业等产业去产能战略的同时,同步发展新兴的非资源消耗型产业,抓住特色,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其次,将去产能战略与提升“原字号”产业的深加工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补给东北地区的产业短板。最后,将去产能战略与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注重投融资机制改革。2016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127个重大项目,涉及农业、工业、交通、水利、能源、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如果不改革投融资机制,很可能会固化我国东北地区的重型产业结构,扩大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占比,强化东北地区原有投资结构,无法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路径依赖”现象,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东北振兴发展要注重投融资机制改革。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根据产业自身的发展实际,引导资金流向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科学引导企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另一方面,政府要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服务业,提升“老字号”产业,培育“新字号”产业,挖掘“原字号”产业,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注重投融资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投融资导向机制,产生更大的带动作用,优化我国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注重产业园区运作机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注重产业园区运作机制改革。强化产业园区协作,是东北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机制改革的重点方向。当下,韩国、朝鲜、俄罗斯、蒙古等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与经济政策多变,东北地区对外合作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东北地区积极寻求稳定的合作方,注重产业园区运作的协调发展。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应结合自身实际,以发展“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强绥芬河—满洲里跨省区经济带、哈长城市群的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带区域间协调运作,形成南北联合的产业园区运作机制。

东北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可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划分出若干个联合产业园区,强化与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合作,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资金、干部、项目、机制等要素的资源共享。这一举措不仅能够补齐东北地区缺资金、少干部、缺项目等短板,还可以利用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园区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与东亚区域的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基础。

注重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占比重较大,重型工业企业数量较多。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黑、吉、辽三省国有企业占比分别为50%、40%和30%左右,比重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目前,黑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逾4000家,国有企业资产占比接近三分之二,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导致经济结构难以调整,创新动力不足。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国有企业产权结构,补齐产权结构单一的短板;优化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以多元化股份制改革来打破国有企业原有的机制体制;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稳妥处置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控制部分企业国家补助经费的发放,优化资金的投资结构,提高政府资金的运作效率。

注重近邻区域资源开发机制改革和区域协作机制改革

注重近邻区域资源开发机制改革。为了加速东北振兴,在不断激活区域内资源开发潜力、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或再利用的同时,还应积极放眼外部,走开放式发展道路,合理利用近邻区域的资源。例如,与我国黑龙江省相接的俄罗斯远东区域,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仅居住了不到七百万人,但这一片区域却拥有大量的油气、耕地等资源,人均资源享有量约是我国东北地区的10至100倍。由此可见,未来东北地区可积极探索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等近邻区域的合作,积极改革创新资源开发机制。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应紧密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安排更多的物力财力,积极支持东北地区改革并落实近邻区域资源开发机制,强化与近邻区域的战略合作。坚持“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富余产能或劳动力转移出去,参与境外投资建设,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的同时,也推动东北产业大发展。

注重区域协作机制改革。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区域间竞争复杂化。因此,积极构建区域协作体系,是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东北地区在区域协作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在区域协作机制改革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协作,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活跃;不断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内其他地区的协作;积极推进东北地区内部的区域协作,促进区域内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

从长远来看,改革创新区域协作机制,仍然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保障。结合当前区域协作关系的现状来看,未来东北地区应在继续融入东北亚经济合作圈的同时,积极探索“联合园区”的新机制,构建东北与国内其他区域之间的“园区联盟”、东北地区内部的“园区联盟”。政府应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树立包容开放的意识,探索设立区域协作的窗口。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持续有效实施,离不开制度的持续创新供给。完备的制度体系是深入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强心剂”,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应继续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精心设计、完善制度体系。注重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或可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持续有效实施提供更为坚强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①张嵎喆、周振:《制度供给约束与新兴产业发展——基于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逻辑》,《宏观经济研究》,2016年第12期。

责编/王妍卓  刘芋艺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振兴   关键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