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脊梁和核心竞争力,员工是企业的精神源泉与力量源泉。企业建设要以人为本,让员工在幸福感的感召下与企业共同发展。对员工行为养成的分析,应该放在企业职工行为偏差和成因的视域下,探求员工正确行为的养成方式,这对于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增强企业的整体活力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 员工行为 行为养成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员工个体间知识水平的差异日渐减小,但整体工作能力尚有待提高,员工的行为模式是影响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员工的行为模式除与自身相关外,与企业文化也有密切关系。
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相互影响
企业文化作用于员工的行为。表现为:其一,企业文化具有渗透性。企业文化会让员工明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员工走上正轨。其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创新行为起到促进作用。拥有创新氛围的环境才会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在创新文化的感召下,员工会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其三,优秀的企业文化会重视员工的主体地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为企业和员工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并将二者凝聚在一起,为完成最终目标而努力。
员工的行为对企业文化也有反作用。其一,员工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企业文化的执行。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受自身价值选择和职业规划的影响,企业文化重要的执行指标之一就是员工是否愿意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在企业文化所形成的规章制度内,规范自身的行为。其二,员工的家庭社会观念。员工对家庭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员工的个人信仰。员工是否能够平衡在家庭与企业间所扮演的角色,处理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将矛盾引发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深入认识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将会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建设。其三,员工的行业认知。员工处在自己的行业内,会对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前瞻性预测,进而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发展信心和自身的工作态度。
大部分企业员工学习能力强,但也存在着行为上的偏差
人的行为主要分为即时性行为和习惯性行为两类。根据两种行为的不同特征,我们只能管理习惯性行为,因为相较于即时性行为,习惯性行为是可预见的,并且稳定性强。因此笔者探讨的员工行为主要指的是员工的习惯性行为。现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中的员工群体有着年轻化的优势,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要高于老员工,同时具备较强的变革心理,但也存在着行为上的偏差。
第一,时间观念差,诚信意识薄弱。对待工作任务缺乏自主性,工作拖延,工作计划与实际完成不一致。不能保证在企业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任务,长此以往也丧失了组织对其应有的信任。第二,态度不认真,积极性缺失。上班时间做一些与工作不相关的事务,需要反复催促才能完成任务指标等。面对工作任务,缺乏责任的担当意识,工作态度消极,缺乏主人翁意识。第三,循规蹈矩,缺乏创造力。工作程序化,缺乏创新意识,不懂思考,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要改变墨守成规的态度,才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员工行为存在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企业文化的误区。企业文化没有发挥出来应有的指导作用,企业文化指导着员工的行为,员工的行为产生偏差,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建设和实施产生了误区。第一,企业文化的标语化。企业将标语作为企业文化的内容,员工很难认同并产生共鸣,并且很难理解企业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目标,无法将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与企业共同发展。第二,企业文化肤浅化。有的企业重视“娱乐文化”,不顾企业现状,重金购进娱乐设施,大规模建设场地,并对员工活动参与次数进行严格规定,将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第三,企业文化的僵化。有的企业只强调工作上的严格纪律,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桎梏着员工的思想、限制着员工的行为。对员工进行军事化管理,致使企业内部上下级关系紧张,员工缺乏活力与积极性。长期处于僵化模式下的企业文化,会严重制约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了企业凝聚力下降,甚至丧失竞争力。第四,企业文化的营销化。员工没有深刻认识企业文化的精髓,没有做到用企业文化来指导自身行为,主要原因是许多企业没有将企业文化的实质与内涵融入到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只重视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视企业文化的内在精华。
其次,员工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第一,家庭行为的熏陶与影响。现在企业内的新员工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往往注重享受,家庭生活观念和教育的引导部分缺失,导致员工的价值观念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到员工的行为。第二,员工在家庭和企业中角色的多元化。当他不能很好协调这些社会角色的时候,选择上就会出现偏重,这样就会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
再次,员工自身对工作缺乏认同感。员工对所在的企业缺乏认同感,是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的根本性原因。认同体现为一种归属感,包含着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企业政策制度的认同等,缺乏认同则会导致员工在身份定位上没有归属感,因此很难建立起积极的行为习惯。
企业文化视角下,培养员工优秀行为的基本途径
将企业价值深植到企业文化中。培养员工优秀行为,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深化企业的价值理念。员工只有明白企业的价值取向,充分理解企业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只有在企业文化正确的导引下,员工才能端正方向,培养出优秀自觉的行为习惯。首先是建立明确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深入理解和赞同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并认真执行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其次,保持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长期性。同时,要注意到行业的差异会导致发展风格的区别,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与企业实际现状来培育企业文化,不能照搬照抄。我国的企业文化体系比国外薄弱,所以企业更应该提高对建设特有的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要认清行业发展现状,根据经验、结合企业特点发挥优势,重视培育企业的精神文化,避免文化肤浅化等问题。
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辅助实行。美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科学有效的激励会激发人的70%以上的潜能。可见,企业的发展与科学的激励制度密不可分。总体应该把握:第一,激励技巧灵活,确保激励的相对公平。第二,激励体制健全。为保证激励的意义,所以奖惩均要涉及。第三,激励环境良好。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是非常强的,所以企业内必须要营造出激励的氛围。激励制度确立最核心的是建设有效的薪酬体制。因为它有明确的指标,可以测量,易于管理者掌控。同时,员工可以通过薪酬来发现自身的价值,有助于员工增强自身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第一,薪酬机制的方式。利用薪酬的多样性,综合采用权力激励、地位激励等。比如,为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合理授权等。第二,关注“薪”的同时更关注“酬”。其中“薪”多指奖金、福利等方面,多数为物质意义上的激励。而“酬”则为情感上的鼓励。第三,激励要具有持续性。当企业盈利模式成功的时候,很多企业都会采用薪酬激励,但是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同样也要有薪酬方面的激励。
加强领导者对员工的思想引导。企业应根据员工的个人实际,考虑员工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利用模范的作用打造企业核心人才观念,通过同化带动作用来引导员工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企业领导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引导作用,所以领导者要身体力行,遵循良好行为准则,用自己的行动对员工进行引导与教育,成为企业理念的传播者、行为的示范者。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资助项目“社会资本参与哈大齐工业走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572015CC1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任志宏、杨菊兰:《企业文化:管理思维与行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责编/谭峰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