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看到,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演进与空间演变都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因而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对于中央商务区的区位选择有着不同的要求。当前国内不同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条件的落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专业人才的落差;二是服务水平的落差;三是要素整合能力的落;四是资源禀赋与“互联网+”时代创新路径的落差;五是精细管理与发展特色的落差。而在中央商务区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倾向,应当结合自身环境,争取差异化发展。
三、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模式选择与应避免的负面因素
纵观国内外中央商务区发展模式,大致有以下类型:其一,从管理模式方面看,包括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模式。若按照中央商务区管理机构职能定位,中央商务区管理模式可以分为管理型、服务型与综合型。从国内外中央商务区的管理实践来看,综合型模式体制运作灵活,较为适应现代中央商务区的发展需要。可先建立一个由各级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共同协调的政府机构,然后成立一个既包含政府组织(政府的公共管理协调机构)又有中央商务区开发主体(政府授权的开发公司)的综合管理体系,积极构建跨区域、跨层级的协作体系。其二,从建设步骤看,可集中建设,也可逐步建设。灵活选择的好处是可使中央商务区建设与整个城市的发展进程更为自然协调。其三,从中心—外围关系看,包含核心区中央商务区与非核心区中央商务区模式。非核心区中央商务区也称“副中央商务区”,是在核心区中央商务区不能完全承担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能分流核心区中央商务区的部分职能。其四,单核中央商务区与多核中央商务区模式。在中央商务区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以单核结构为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更多商务空间的需求使城市外围地区产生了大规模、集中化的商务空间聚集,形成城市的次中心区,从而形成了多核中央商务区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商务区构建过程中,假若某些方面滞后,中央商务区的整体功能就会受到破坏。其一,中央商务区建设结构比例不合理会导致功能失衡。从成功的国际经验看,合适中央商务区的结构比例应当是商务办公占80%,商住和配套设施占20%,任何一方比例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中央商务区的健康发展。其二,倘若存在道路交通不畅,或者对于中央商务区内人流、物流和车流疏导不力,就会造成道路拥堵,降低商务活动的效率。其三,客流因素问题和流动人口问题。中央商务区地区从建设到发展离不开流动人口,而流动人口的存在也有其副作用,管理难度很大。其四,集聚不经济和城市空心化问题。集聚不经济对中央商务区的最大影响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挤成本,二是负外部性,而空心化会引起城市中心的衰落和相应基础设施的浪费。其五,密集的建筑楼群还会带来环境恶化,比如通风不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