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工业革命200多年的历程导致生态系统极大破坏。在后工业化社会,人类必须重审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遵循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模式。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在于以优良的生态环境聚集人才、发展创新产业,发展绿色农副产品和休闲旅游业。
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是地球赐予人类的天然财富。早在17世纪,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指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随着技术进步,劳动在财富创造过程中担负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离开了丰裕的自然资源和宜居的生态环境,不要说财富创造,就连人类自身生存都将受到极大威胁。
一、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时代背景
200多年的传统工业化,导致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与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极大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但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也付出了严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沙尘暴、雾霾频发,水质污染严重、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壤面状污染严重、食品安全受到较大影响。石油、高品位铁矿等战略性资源短缺,每年需花费数以千亿美元购买。同时,在使用这些资源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直接危及公民身体健康,这一系列连锁问题说明我国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道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减少资源循环消耗。为此,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已知的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与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且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信息可以反映和调控物质、能量运动的状态,质能方程、信息增殖理论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地球作为人类家园,不断接收太阳能量辐射,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将能量存储起来。今天我们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化下来的能源。但这些化石能源属于耗竭性能源,正趋于枯竭。更为严峻的是,这些化石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和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和生态系统紊乱。加剧北方地区蒸腾效应和干旱,水资源进一步短缺。同时,大量化石能源消耗也导致大气污染物质增加,土壤污染加剧和雾霾天气频现,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寻找新能源,实现低碳发展是必由之路。
循环发展就是重复利用已进入经济循环的各类资源,从而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速度,减弱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当然,循环发展需要消耗一定能源,如果能源价格下降,将会更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绿色发展就是在发展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生态经济法则,将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的永续性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其中,重要的是如何根据生态优势,拟造出经济优势。
当前,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变化。低碳与绿色产业、促进健康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节能降耗和生态环保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将引领全球经济实现全面转型;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国家相继颁布的各项规划为绿色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三是生态优势地区多为后发展地区,也是国家政策扶持地区;四是市场需求转型。从全国来看,市场需求结构整体上由“吃穿用住行”为主的物质产品消费阶段向“学文娱游康”为主的精神产品消费阶段转型;五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老龄问题及老年消费市场愈发引起重视,为发展生态农业、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旅游文化业、康体医疗业等绿色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六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创新需要创新型高端人才,人才取向是优良的生态环境,这为生态环境优良地区吸纳人才提供良好机遇,也为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