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典型案例
近些年来,随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涌现了一批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案例地区,现仅举依托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浙江省丽水市、以适宜生态环境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贵州省贵安新区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雄安新区。
1、案例一:浙江省丽水市绿色发展实践
浙江省丽水市位于浙西南的中山、丘陵地区,土地类型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经济方面,虽然丽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但目前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主导产业以合成革、金属制品、洗涤用品、木制品加工等为主。如果按照这样的传统工业发展,环境污染必将对丽水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使丽水失掉原有的生态环境优势,重蹈周边及全国其它工业化地区“先污染、难治理”的覆辙。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0%,富裕型老龄社会的需求结构已逐渐成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制定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战略,对丽水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绿色崛起,意义十分重大。
丽水市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的优势体现在:一是区位条件优势明显。位于长三角都市群和环海峡都市群之间,具有开拓经济较为发达的两大都市群生态休闲养生市场的区位条件;二是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在全国2348个县(市、市区)评价单位中,丽水九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秀,全部进入全国前五十位,其中,庆元、景宁、龙泉、云和分列第一位、第五位、第八位和第十位;三是文化底蕴博大深厚。黄帝养生文化、孟子嫡后文化、唐音“化石”、畲族文化、汤显祖《牡丹亭》文化、香菇文化、茶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巴比松写生文化、摄影文化、田鱼生态文化等不胜枚举;四是养生产业基础良好。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丽水市不仅具有良好的养生资源禀赋,经过多年发展各区市县也形成了一定生态休闲养生产业基础;五是后发优势日益明显。丽水作为后发展地区,可以借鉴先发展地区的经验,规避教训,通过运用新技术和建立新型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当然,丽水市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也面临较大挑战: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在国家整体经济模式转型时期,丽水周边相对发达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一些污染性的企业寻找转移地,丽水的生态环境因此面临巨大的威胁和压力;二是公共财力不足。丽水现有公共财力难以支撑大规模的城市公共设施与环境建设,客观上限制了丽水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发展;三是周边地区同质发展的竞争激烈。尽管丽水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但周边的杭州、台州、温州等地区,乃至福建、安徽等地发展生态经济的势头较猛,丽水市如不快速启动和实施新的发展计划,将失去先发优势、品牌优势,在今后经济转型过程将会更为艰难,并支付更高的转型成本;四是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资源虽较为丰富,但缺乏全方位的市场,知名度不高,尚未形成系统整合后的品牌优势,市场影响力较小,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丽水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医疗保健业、教育培训和房地产业已经具备了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的产业基础条件。为此,丽水市从2011年开始,本着“立足生态、关爱健康”的理念,发挥后发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产业,主要是大力发展以“健康”为核心的生态休闲养生服务业,带动休闲旅游、文化会展、房地产、教育培训等新型都市产业和具有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及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逐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丽水市经济社会加速进步与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打造点(旅游养生基地、居民养生服务业等)、线(旅游线、交通线等)、面(生态农业区、绿色工业园区、医疗健康管理区、中华养生文化区、养老文化区、书画摄影创作区等)有机结合的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体系,把丽水市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国际知名的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和“山水家园,生态都市”及“东方休闲养生乐园”。在发展阶段与目标上,2015年之前作为试点示范阶段;2015-2020年作为全面建设阶段;2020年以后作为品位提升阶段。
重点项目规划上,农业主要打造:畲医畲药开发和保护项目;开心农场休闲区;果汁(酒)酿造厂;观光农业区;乡村休闲度假庄园等项目。制造业主要打造:中老年生活辅具制造基地、保健品生产基地、文化用品制造基地、养生(养老)产品交流展示和集散地等项目。休闲旅游业主要打造:浙商休闲养生之都、缙云仙都温泉休闲养生度假区、遂昌神龙谷森林疗养保健休闲山庄和松阳“银猴问茶”茶文化养生园等休闲项目。文化产业重点打造以现代数字影院为载体的休闲项目。房地产业主要打造:主题公园型房地产;生态养老社区;保健疗养医院;郊野公园型房地产;“剑瓷文化”体验式养老公寓;侨乡世界养生度假村和休闲养生度假酒店等项目。教育培训主要打造以著名科研院所和名牌大学丽水基地、老年护理培训实训中心、“古堰画乡”绘画人才培养基地和青田石雕技艺培训实训基地等为主要载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医疗健康产业主要打造:养生教育中心、康复养生园、高科技浙药谷、食用菌养生基地、畲族医药养生园等项目。新能源方面主要打造:生态节能改造及建设、农村沼气和太阳能利用示范村(乡)、生物质发电和替代燃料生产和应用、风力发电和分布式风光互补路灯照明等项目。大力发展房车宿营地、民宿村落、加快特色小镇建设。与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加强组织机构与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技术和人才保障、强化宣教力量和营销策略。形成了“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丽水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近五年GDP年均递增10%,人民生活幸福感得到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成效,生态环境保护由政府责任变成居民自觉行动,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城市。
2、案例二:贵州省贵安新区绿色发展实践
贵州省贵安新区2014年初得到国家批复成立,位于贵阳市与安顺之间。根据贵安新区山地气候特点,制定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战略。在国家有关部门与大型IT企业的支持下,近些年来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立了大数据应用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举办中国大数据博览会,2017年大数据博览会成交项目119项,成交额167亿余元。
3、案例三: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前瞻
雄安新区由河北省保定市的雄县、安新和容城三县组成,拥有华北最大湖泊白洋淀,水、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该区距北京105公里,与北京、天津构成等边三角形,区位条件十分优越。近些年来,针对日趋加剧的首都北京大都市病,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以京津唐与京津保两个三角形构成的菱形区域为京津冀合作发展的核心,但相较于京津唐,京津保腹地更为广阔,特别是雄安新区的生态优势,更利于承载较多的人口和产业,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集中承载区。可以预见绿色智慧新城建设和优美环境打造,雄安地区将吸引顶级人才,形成创新发展高地。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