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主要路径
从丽水、贵安和雄安案例可以看出,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主要路径:
一是要顺应自然发展。根据自然环境禀赋和承载能力,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生态环境条件发展生态产业,即生态友好型产业,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业、健康养生产业、生态休闲养生产品制造业、生态休闲服务业、信息产业等新经济类产业。
二是要考虑市场需求。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使用价值,还应考虑经济可行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郊游和生态农业产品运输半径应在300公里以内,即1小时高铁圈、3小时自驾游范围内,这与目前现有的城市群范围接近。因此,在每个都市圈内均应将依托特有的生态优势,建立相应的休闲度假基地和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促进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相统一。
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产业基础。生态优势地区大多具有一定的特色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原有产业积淀的品牌优势,形成产业扩张能力,稳固和提高市场份额。
四是要提升媒体宣介能力。在网络时代,媒体宣介成本大为降低,但实事求是的宣介对于开拓市场,拉动生态产业发展,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无疑是必要的。
五是要加大招商引智力度。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关键在于大型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从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过渡是投资促进工作的基本趋势。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股权融资、众筹、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迅速发展起来,打破了原有的银行间接融资模式,提高了融资效率和效益。
六是要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绿色GDP、新经济增加值等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亟待建立。这是实现绿色智慧人文发展的制度基础。原有的GDP考核制度由于未能将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考虑进来,不同地区生产总值的“含金量”难于识别,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利于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因此,必须从经济核算制度上建立衡量各地发展的统一量纲标准体系,甄别不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净贡献率”,从而督促各地发展生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绿色发展、人文发展和智慧发展。
七是要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铁和机场建设。通过快捷、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设施,缩短人口稠密都市区与生态优势地区的时空距离,形成融合发展。
八是要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结合起来。使优越的区域生态环境成为体现自然秀美和地域景观特色、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们社会生活的优良载体。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