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一带一路”打造中国外交新图景

核心提示: 经济繁荣与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超越经济繁荣与发展,最终指向文明的存续与勃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更凸显出“一带一路”这份发展蓝图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终极关怀。

【摘要】经济繁荣与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超越经济繁荣与发展,最终指向文明的存续与勃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更凸显出“一带一路”这份发展蓝图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终极关怀。

【关键词】“一带一路” 实践平台 新图景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今年的高峰论坛成功召开,“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张重要名片。

“一带一路”成为拓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是灿烂辉煌历史的传承与延续。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中回顾了数千年前,先辈们穿越草原沙漠、历经惊涛骇浪,开辟出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功伟绩。正是他们的奋斗与闯荡,打造出横贯东西的长途商贸文化交流线路,为沿线各国的友好交往开辟了新窗口,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书写出新篇章。习近平主席曾经谈到,“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遍及欧亚非三大洲,由于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使得沿线各国共同受益,也令各国至今引以为豪。而今,中国向世界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以史为鉴,也是以史资政,更是以史励人——即唤醒人们对古代丝路的记忆,铭记东西方间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合作发展史,并对曾经的成功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为推进当今世界联通合作提供有益助力,激励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复兴灿烂的丝路文明。

“一带一路”是当前国际发展遭遇瓶颈后的理性应对。从经济层面讲,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以反全球化为核心思想的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论调不断高涨。英国公投退欧、欧洲乃至世界右翼力量崛起等一系列事件,让国际合作的前景蒙上阴影。从政治层面讲,战争在世界范围内并非罕见,以中东为代表的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引发了包括难民危机在内的一系列政治不稳定。从文化层面讲,虽然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使得各国联系加强,但文化多样性背后所暗藏的不包容、不和谐、不谅解甚至也时常激烈迸发为严重的国际冲突。“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描述工业革命后的时代如是说,而这句话放在当下理解国际发展形势也颇为适合。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讲话中,直视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等挑战,直面和平、发展、治理三大方面的赤字现实,直言世界经济期待增长动力,发展更需普惠平衡,贫富差距亟待弥合的真切需求。可见,中国并不回避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困难,也不无视“一带一路”倡议可能面临的风险,而是努力危中寻机,贡献自身力量,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一带一路”是务实发展的典范。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回顾了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的五大领域进展——政策沟通不断推进、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无论是匈塞铁路等项目的推进,瓜达尔港等港口的兴修,中巴经济走廊等的构建,还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00余亿美元的累计投资、56个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抑或是亚投行为相关参与国提供的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做出的40亿美元投资,再或是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的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等,中国用实实在在的项目和真真切切的数字展示了自身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除了中国诚意满满的努力外,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已明确支持或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也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纳入重要决议。相关事实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诸多国家的广泛参与,也受到了权威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是已经迈出坚实步伐、“在路上”,并且前景向好的大道通途。

“一带一路”更是实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想平台。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其核心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弘义融利、义利平衡的正确义利观,完善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观,发展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总体安全观,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按照顶层设计、底线思维、主动谋划、积极有为的方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拓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实践平台。

“一带一路”是中国同世界追求综合发展、促进文明进步,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首先,“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更加积极进取的重要表现。在世界对于未来发展存疑的背景下,中国以“一带一路”之名,主动提出政策倡议、主动提供公共产品。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讲话中,为中国未来加大对“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做出了诸项重大承诺:包括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等在内的资金支持;深化经贸伙伴关系、建设自由贸易网络的贸易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等在内的创新支持;提供援助,实施“幸福家园”、“爱心助困”、“康复助医”等项目的民生支持;设立论坛结束后的后续联络机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建设促进中心等在内的制度支持等。上述承诺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是中国主动谋划、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建设性参与解决热点问题的重大表现,是实践特色大国外交相关理念的主要行动。

其次,“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推崇开放精神的重要舞台。国内外很多人在初识“一带一路”时,总在询问究竟包括哪些国家;主流英文媒体也一度机械地将“一带一路”倡议直接译为“One Belt One Road”。但实际上,“一带一路”并非特指某一条带与某一条路,也并非仅仅面向特定少数国家展开合作。此次高峰论坛,中国既迎来了阿根廷、智利、斐济等传统理解中似乎并不属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南美、太平洋地区国家领导人,也迎来了美国、日本等长期对“一带一路”心存戒心以致冷眼旁观的国家的高级别代表团。习近平主席更是强调,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如果说美国曾经主导的TPP或已然偃旗息鼓的“新丝路计划”一度有意排除中国,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则表现出空前的开放性与包容度。如果说过去全球治理重在制定规则规范,再推而广之寻求约束,“一带一路”则更侧重搭建平台,广邀友人,灵活沟通。此次论坛和整个“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亲诚惠容”理念的重要延展。

再次,“一带一路”是中国强调合作共赢的重要渠道。在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力求与包括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土耳其“中间走廊”等多个相关国家战略规划进行对接、优势互补。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合作与共赢理念。习近平主席还用“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等多个“不会”,表达了中国无意谋求主导权或霸权地位,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一带一路”倡议参与者进行友好合作的衷心与诚意。中国明确表示对所有参与国家和组织的尊重与珍视,和对意识形态输出、零和地缘博弈、联盟拉帮结派的反对,是对外界关于“一带一路”相关疑惑的有效回应,便于世界深入理解中国的坦荡阳谋与战略善意,可谓开诚布公,有助增信释疑。

最后,“一带一路”是中国同世界追求综合发展、促进文明进步,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当今世界,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休戚相关,既不能遗世独立,也不能孤芳自赏。正因如此,“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为手段,将这条合作之路打造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与文明之路。这五点饱含了中国对于世界的复合型期待:并非意在单一追求眼前利益,也非仅仅促进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而是要达成更为综合全面、崇高深远的使命——经济繁荣与发展固然重要,但繁荣与发展并不空洞,它有赖和平作为政治前提和基础,需以开放作为重要支撑,依托创新作为动力推手。经济繁荣与发展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超越经济繁荣与发展,最终指向文明的存续与勃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上述理念,更凸显出“一带一路”这份发展蓝图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终极关怀。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通过主动谋划、积极进取,唤醒了沉睡的古老丝绸之路,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中国将与各国一道,共同谱写“一带一路”的华丽乐章。

(作者分别为外交学院教授;外交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图景   中国   一带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