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应用修正后的以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三个指标为核心的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公开统计数据,对吉林省9地市(州)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算。经过对不同地市(州)之间经济转型能力得分、分项指标得分的比较,对各地市(州)的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理论模型: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
核心指标: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测评范围:吉林省9地市(州)。
测评方法:相关性分析、功效函数转换。
数据来源:吉林省及9地市(州)统计局官网或统计信息网,主要是《2016吉林统计年鉴》、吉林省9地市(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9地市(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吉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吉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测评结果:
主要发现:
·长春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和人均GDP水平在9地市(州)中均排在首位,属于经济转型能力和人均GDP水平均排名靠前的典型地市。为此,进一步总结长春市的经济转型经验和做法,对于其他地市(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平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9地市(州)中排名第3,人均GDP水平在9地市(州)中排名第8,属于经济转型能力较强但人均GDP水平较低的地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经济转型能力较强主要得益于劳动生产率排名居中,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5、第2)。
·辽源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9地市(州)中排名第8,人均GDP水平在9地市(州)中排名第2,属于经济转型能力较弱但人均GDP水平较高的地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主要和该市知识存量、产业结构转能力排名均靠后有关(分别位列第7、第6)。
·通化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9地市(州)中排名第9,人均GDP水平在9地市(州)中排名第6,属于经济转型能力和人均GDP水平排名均靠后的地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主要和该市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排名均靠后有关(分别位列第6、第9)。
从亚当•斯密把经济增长问题作为总题目来进行研究开始,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等过去一直被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如经济增长的结果、前景等问题直到近期才逐步受到关注。亚诺什•科尔内在《突进与和谐的增长》一书中曾经指出,“翻阅一下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浩瀚文献,我们发现,到处都在用宽泛的数量指标来描述增长过程,而发展过程的质量方面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在多恩布什与费希尔的《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过程被认为“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其中,“生产要素的积累”是强调经济增长的数量,“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包括生产要素的再配置等)”则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
经济转型正是源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强调和重视,经济转型寓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的经济增长本质上代表了持续的经济转型过程。库兹涅茨将经济增长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现今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与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按照库兹涅茨的理论,经济转型能力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变换。这三方面要素的提升,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共同影响了经济增长,进而反映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能力。
1992年,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的GDP经历了超过10年的高速增长。但从近些年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无法摆脱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随着不同要素的产出逐渐步入“稳态”,经济增速也逐渐“收敛”。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如何适应从经济高速扩张到增长收敛的转变,以及在各种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下,仍然能够保证相应的经济产出。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推出规模宏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然而,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刺激计划产生的“副作用”也逐渐开始显现,诸如金属、能源行业产能过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不足等一系列现象反映了经济增长动力明显衰退。甚至有专家指出,“螺旋式下降”成为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的主要特征。对于吉林省,其
经济增长所经历的变动情况也大致如此,吉林省经济增速在1995-2015年间绝大多数年份高于全国经济增速;但是,自2013年以来,吉林省经济增速波动较大,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其中2014、2015年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
此外,从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尽管“十二五”时期,各省市如期完成了各自的目标,但由于受国内和国际形势影响,加上各省份的资源禀赋差异,呈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不同省份的经济转型能力体现出不同水平。如在GDP增速方面,直辖市重庆在西部地区异军突起、贵州通过主打“大数据”牌在欠发达地区展现出特殊转型路径,这些都为研究和提高经济转型能力提供了规范、科学的样本。此前,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已对全国31省份经济转型能力进行测评和排名,得出了一些省份基于人均GDP的经济转型能力划分区间。
根据此前测评结果,吉林省是处于经济增长提速期的21省份之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支持吉林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7月在吉林调研时提出“希望吉林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积聚新动能,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中取得新进展,不断朝着振兴发展的目标迈进”的殷切希望。步入“十三五”时期,吉林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抓住用好发展机遇期,妥善应对矛盾凸显期,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强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动力支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特别是近几年,吉林省总体上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处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处于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全省正在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在振兴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实现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同时还应该指出,结合已有报告和研究发现,吉林省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压力日趋增大;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不同地区发展不够平衡,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任务仍然艰巨;经济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旧十分繁重。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转型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正是基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相互交叉,促进理论发展与现实演变的相互验证,人民论坛测评中心以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理论为指导,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细分指标,对前期所构建的中国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具体修正指标将在后文中说明)。现根据2016年吉林省及9地市(州)统计局官网、统计信息网提供的公开统计数据,对2015年吉林省9地市(州)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寄希望于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对吉林省9地市(州)的主要做法、有效经验进行探索,更主要的是为各地市(州)及吉林省今后促进经济社会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