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顾宪成官德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有益启迪

核心提示: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的官德思想来源于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却又高于民本思想,带有早期启蒙色彩。其中,“仁者爱民”的民本思想、“正为正政事”的廉政理念,是顾宪成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他以民本思想、廉政思想等为代表的官德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摘要】明代思想家顾宪成的官德思想来源于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却又高于民本思想,带有早期启蒙色彩。其中,“仁者爱民”的民本思想、“正为正政事”的廉政理念,是顾宪成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他以民本思想、廉政思想等为代表的官德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顾宪成 天下为公 仁者救民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明朝晚期,在政治上黑暗腐败、内外交困;在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在文化上阳明“心学”盛行、实学思潮开始兴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顾宪成(1550—1612)在传统儒家政治理念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构筑了由传统儒家政治理念通往近代启蒙思潮所倡导的民主政治之桥梁,成为开启启蒙思潮大门的重要奠基人。

“仁者爱民”的民本思想、“正为正政事”的廉政理念,是顾宪成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仁者爱民”的民本思想。先秦时代,孟子倡导仁政学说,并由此提出“仁者爱人”的观点。《尚书》中也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论,对人民与国家的关系给予了精辟的界定。顾宪成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发出了“救世”“救民”的呼声。其认为,关心天下人即为“仁”。顾宪成把为官之道解说为“为天下”、“为民”,这才是达到了“仁”。他认为,仁与人是体用关系:“仁,人也。仁也者,与人为体者。人也者,与仁为用者也。胥天下之人而于仁之中也,犹之胥天下之木而于春之中也。春不可见而见之于木,仁不可见而见之于人。”他把为官之道与“为天下”“为民”联系起来,不仅把关心人作为“仁”的标准,还把胸怀天下百姓称为“仁”,这也折射出他对专制政治制度的批判和谴责。尽力为人民的利益考虑,这就是顾宪成以关心天下人为“仁”的具体表现。

“正为正政事”的廉政理念。“正人心,正学术,正为正政事”最初是针对当时盛行一时的王学“致良知”而提出的,属于顾宪成学术思想的一部分。顾宪成将“正人心”“正学术”与“救世”相联系,以“救世”作为宗旨,从“经世”思想出发,提出了以“正为正政事”为核心的官员廉政理念。顾宪成认为,“政事本于人才,舍人才而言政者必无政”。为此,他明确提出取士应以“正”和“大节”为标准。顾宪成在推荐李三才的信中说到:“凡论人,当观其趋向之大体。趋向苟正,即小节出入,不失为君子趋向;苟差,即小节可观,终归于小人。”对于任官标准,顾宪成曾提到,“漕抚之可重,不特以其才而以其节;不特以其有功于地方,而以其有功于世道。其有功于世道也,不特以其能御权阉,而其能御权相。与其取征于乡绅之口,不若取征于细民之口;与其取征于长安之人,不若取征于地方之人。”顾宪成提出的取士、任官标准是从官员内在的修养和气节出发的:“正”指的是官员品行端正;“大节”指的是官员在面对大是大非时体现出的气节。与此同时,顾宪成还提出由“地方”和“细民”(即普通百姓)来评定和选择官员的看法,体现出了一定的进步意义和民主色彩。

顾宪成以民本思想、廉政思想等为代表的官德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借鉴“仁者爱民”观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建成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各地保障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统筹层次还不高、转移手续接续不畅等。带来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建立的保障体系不完善;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另外,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建立的保障体系在保障程度和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到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规范性。在顾宪成看来,“仁”是以天下苍生为念,而并非仅仅局限于“小仁”,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保障体系颇具启示意义。在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公平性原则,努力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个别地方政府因建设大型城市项目而缩减社会保障经费的行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做到“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顾宪成“仁者爱民”思想的当代体现。

结合“正为正政事”的廉政理念,建立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反腐倡廉问题是我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即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顾宪成也极为关注廉政问题,提出构建“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于言官”的权力制约体系,同时也主张百姓议政,监督权力运行,这些思想对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根本上来看,腐败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腐败官员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丧失抵御腐败的信念,最终走上贪污腐败之路。顾宪成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在加强官员道德修养的问题上,顾宪成提出“良吏”的标准,即真心为民。顾宪成认为,“凡人之发念,从名根来,即可以惠誉动之;从利根来,则可以得失动之。惟从真心为民来,即无惠誉,无得失。进而无所慕于前,退而无所惧于后,精神意气锐然常新,历久暂如一日”。在廉政建设的问题上,顾宪成主张加强官员的道德建设,他认为道德修养才是治理官员腐败的有效途径。于今而言,我们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外,更要从官员的思想入手,切实提高官员的道德水平,使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对腐败的标本兼治。同时,我们也应该吸收“天下为公”的执政理念,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顾宪成倡导的“天下为公”,强调了官员应该胸怀“公道”之心,关心人民疾苦,切实为百姓做事。但对于怎么做,顾宪成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做法,不过我们可以在当下找到答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概而言之,便是“以人为本”四字。“以人为本”思想从权力根源上指出了爱民的合理性,是对顾宪成“天下为公”之说的继承和超越。从执政层面来看,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做到“以天下之心为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顾宪成以民本思想、廉政思想等为代表的官德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我们应取其有益部分运用于当代社会,使之助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作者分别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徐定宝:《黄宗羲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②步近智、张安奇:《顾宪成高攀龙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③[明]顾宪成:《自反录》,清光绪刻本汇印。

④[明]顾宪成:《泾皋藏稿》(卷九),清光绪刻本汇印。

⑤边极:《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官德   思想   社会   顾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