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肃清党内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核心提示: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仅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对于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应从党性思想教育、避免“人治”干扰“法治”、健全“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摆正“明制度”消除“潜规则”、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等方面着力。

【摘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仅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对于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应从党性思想教育、避免“人治”干扰“法治”、健全“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摆正“明制度”消除“潜规则”、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政治生态 从严治党 风清气正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深层含义就是‘长’‘常’二字,在全过程和各方面抓严抓实”。可见,在党的建设中,净化政治生态十分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内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旧严峻,“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专营权力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现实所需、民心所向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95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表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这是关于政治生态重要性的重要概括和全面论述。

首先,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条件。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中和身体力行的实践上,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者的角色上;党的纯洁性体现在保持党员干部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当下,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中至高位,把党章党规落实到行动中。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利于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思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神追求;利于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高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依法办事、勤政为民;利于党员干部以理想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诠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

其次,良好的政治生态对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有重要意义。我们党自开展反腐倡廉活动以来,切实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切行动向党中央看齐、向人民群众看齐,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良好的政治生态利于加强党员干部素质,使广大的党员干部群体围绕“人民群众”这个主体,身体力行地做实事、做好事,把党员干部凝聚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来;同时,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利于党内政策上传下达,也为敢干实事的党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执行阻碍,增强干部的政策执行力。

再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全面深入整治党内政治作风、生活作风,以整治党内风气带动净化社会风气。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以零容忍的反腐理念和全覆盖的反腐行动管党、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就是要干部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于律己、严以用权,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良好的政治生态对于消除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现象,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形成清正廉明的政治风气,激发党员干部为人民干实事的热情;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努力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此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现实所需、民心所向。当前,贪污腐败问题依然存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寻租现象仍未断绝。“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干部升迁潜规则、“腐升一体”的扭曲思想观念在基层仍未得到显著改善。“会所”、“老乡”等圈子错综复杂,各式各样的利益团体、关系网使得权钱交易、人身依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挑战了党纪国法的尊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是民心所向。部分党员干部纪律松弛、作风飘忽、推卸责任、不做实事、不担风险,有难度的事情不愿意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庸政懒政的现象,导致人民群众有事办不成、有气无处发、有冤无处告、有话无处说。人民群众的“急事”、“难事”被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虽心中愤慨,面对笑脸相迎的程式化回复却又无可奈何。因此,要通过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好地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五个要点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隐藏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功利主义思想侵蚀着部分党员干部;同时国内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加剧,也给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带来了影响。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信念,成为党改进执政方式、加强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把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四个意识”等作为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阵地。面对新时期党内党性和党外德性遭遇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一党的生命线,同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补足精神之钙;强化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价值观念,牢记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党员干部要为人民做实事,解难题;坚持学习常态化、教育制度化,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顽疾;充分发挥党组织生活会制度的党性教育作用,定期召开党支部大会、小组会,重新唤起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向党组织看齐的看齐意识。要牢牢把握坚定理想信念这一关键,培养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坚持党的“四条路线”。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用权。宪法和法律不仅仅是群众行为的规范,也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行为依据。只有党员干部树立好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摆正依法用权、秉公用权的心态,树立依法治国、违法必究的行为标准,才能维护好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存在个别党员干部法治意识不强、法治信仰缺失、“官本位”思想严重等问题,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忽视甚至无视法律、以权谋私、以权谋利的现象。这种思想和行为严重违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违反了清正廉洁的党风党纪、疏离了作为党执政基础的人民群众,使得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了破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权威受到了损伤。避免“人治”干扰“法治”,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用权,把权力关进法律制度的笼子,保证权为民所用;建立健全法律规范,不给“人治”以可乘之机;划好权力红线,明确权力行使过程,建立起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落实权力责任制,明确关键工作负责人,健全权力问责制度;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敬畏法律、依法用权,系好廉洁“安全带”,有利于形成遵法、敬法的执政风气。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不仅仅是党内的自我监督,还应包括党外的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人民群众以及政协的监督、司法体系中法律的监督,打造“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让权力的运行公开透明,真正形成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局面。党内监督一方面要贯彻落实派驻机构监督,“单独派驻和综合派驻相结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在党内形成有效威慑。再者,落实党内问责,重点形成对各级领导班子的问责、监督体制。民主监督利于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感受到我们党肃清党内腐败、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的决心。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让关心党风建设的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党的建设中来。舆论监督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监督方式,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迅速成为监督的利器。加强舆论监督主要指利用新闻媒体帮助公众了解党政事务,促进部分党员干部不良作风向好的方向转变。发挥纪检机关在政治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对权力的行使过程进行检查、纠正。

摆正“明制度”,消除“潜规则”。现阶段党内规范体系不够全面、条文过于笼统、权力责任划分不够清晰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种情况反映到党的建设方面具体体现为,对党员干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对党员干部权力红线规定不够明确、对党员干部“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的权力划分不够精细。并且在部分地区、个别党政部门,党风党纪问题的长期积压使得在一定范围内,“潜规则”代替“明制度”成为了部分地区党政机关的“扭曲”现状,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降低。摆正“明制度”就是要建立健全党的行为规范、监察制度,把问题放到明处,让“潜规则”无处依附、“内幕”无处藏身。结合党内实际存在问题和党风廉政建设经验,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给党员干部的行为作风划好红线,同时严明党内纪律,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规范权力运行过程、明确执法边界,消灭“灰色地带”、杜绝“擦边球”现象;完善权力问责体系,明确党员干部责任、具体责任人和详细追责方式,真正做到失责必查、违法必究。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把握好权力与群众的关系、权力与人情的关系、权力与家风的关系,做事要实、做人要实,律己要严、用权要严。

推进政治生态建设,不仅要“打虎”,更要“拍蝇”。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个别基层党员干部依然我行我素,导致老百姓对于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管党治党工作,感受不够深切。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讲道:“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当前,基层党组织在党的政策落实、生活作风、执法用法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诸如拉帮结派、专营权力、结党营私、执法不公、权力寻租,漠视群众利益等。究其原因,在于对中央政策,部分党员干部抱有“远离朝堂”的侥幸心思,执行不力;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责任感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首先要加强基层组织党性教育,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抓好选人用人导向,针对基层实际,顺应基层改革形势,严把干部入口,选取办实事、敢担当的党员干部;党的各项政策要落到实处、落到基层,避免基层干部“一家之言”混淆基层群众视听;建立健全基层监督体系,完善基层举报、信访机制,让基层群众“有地方说理”“有地方办事”。

营造“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构建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的内在要求。良好政治生态建设必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持依法治国、依法用权,必须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让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杜绝“潜规则”、消除灰色地带,更要把政治生态建设落实到基层,让人民群众看得到党反腐倡廉、改善党内风气的工作和决心。要肃清党内歪风邪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南充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① 慎海雄:《抓住“关键少数”,营造“山清水秀”政治生态》,《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5月18日。

②潘旭涛:《激浊扬清凝聚民心》,人民网,2016年5月16日。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责编/陈楠 温祖俊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风清   气正   生态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