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谨防畸形“审丑”观腐蚀网络文化

核心提示: 网络“审丑”是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之下的产物,是网络时代下的特殊用语。网络“审丑”现象的发展,颠覆了网民的审美观、道德观,不利于网民人格的健全发展。基于此,要从美育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主流媒体三个领域入手,矫正网民畸形“审丑”观。

【摘要】网络“审丑”是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之下的产物,是网络时代下的特殊用语。网络“审丑”现象的发展,颠覆了网民的审美观、道德观,不利于网民人格的健全发展。基于此,要从美育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主流媒体三个领域入手,矫正网民畸形“审丑”观。

【关键词】网络“审丑” 思想政治工作 美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网络“审丑”最早来源于日本网络游戏,起初作搞笑、讽刺、恶作剧解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网民在网络上活跃度的提高,网络丑人的影响力随之增大,不仅在网络平台上产生影响,甚至波及现实社会。本来网络“审丑”只是一种网络现象,而随着“以丑出名”成功率及影响力的增大,网络“审丑”就演变成一种炒作,且道德败坏逐渐从网络传递到现实生活中。面对网络汹涌而起的“审丑”潮,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意到感性泛滥下的畸形“审丑”形态及其背后隐藏的“审丑”价值危机,即网民道德观、审美观、荣辱观等价值危机。而矫正网民“审丑”观,避免“审丑”向嗜丑的无限泛滥,正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走之路、必行之举。

畸形“审丑”观中的文化腐蚀与人文价值危机

网络“审丑”在演变中形成如下的关系:媒体需“策划丑”以求高点击率;丑人需“露丑”求得出名;网络“审丑”主体需通过“审丑”来宣泄焦虑情绪。这就导致网络“审丑”现象愈演愈烈,“丑态”星罗万象,但无一不是往罪恶、堕落、卑劣、黑暗的“丑陋”形象进发,进而刺激“审丑”主体及其他网民的感官,侵蚀其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网民的审美观与道德观,使网民渐渐远离最初的“三观”。一些网民最初持反驳态度,久而久之便被同化而随波逐流欣赏这种“丑态”,在欣赏中心态慢慢变得浮躁,审美追求也出现下降。

畸形“审丑”观中的文化腐蚀与人文价值危机。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网络影响力的加大,网民数量的增多,这些因素使网络空间热闹非凡,各种备受压抑的文化也在网络空间中粉墨登场,类似草根、低俗文化及消费娱乐文化等在网络空间中上演并逐步发展到占领一席之地,“审丑”文化便是这些文化发展下的产物。“审丑”文化的来势汹汹强烈冲击着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及价值,从审美逐步转向“审丑”,这种畸形“审丑”观为商家媒体获取暴利而冲破道德底线的“畸形”恶搞和大势宣扬提供了平台。在长期“审丑”视觉引导下,一些网民便会盲目地将“审丑”当做“时尚”消遣,美丑不分、荣辱不清,造成对国家文化、人文价值的消解与腐蚀,导致高雅的审美文化不断被低俗的“审丑”文化吞噬,引发人文价值危机。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网民能自由地在论坛、博客、微博等虚拟平台中展现自己。现实压力的加大,更是加剧网民向虚拟网络过度,以寻求安慰和快感。消费丑行便成为网络生活的一道精神作料。各种斑驳事迹不断挑战人们的视觉神经与道德底线。在网络“审丑”泛滥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必然加大,要求工作者需具备一定的网络预见性和敏感性,掌握网络“审丑”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并增强网络心理学知识,走进网络,了解网民的思想脉搏,培养与网民之间的共同语言,取得大众网民的信任与认可。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提高自身对网络“审丑”文化的甄别、判断和引导能力,了解大众网民的思维动态与价值取向,了解网民的精神空虚与精神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再加以正确引导。

植入美育教育,树立正确荣辱观

植入美育教育,重塑审美观、道德观。美育并非为美学教育,而是美学与艺术的教育。美育的目标与功能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美学与艺术知识、引导受教育者追求美学与艺术知识和体验人生的意蕴与情趣。因而,实施美育教育并非等于开设一门美育课程,而是将美育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中,坚持立德树人。一方面,培养全民正确的审美观。这项工作需从小学开始,让小学生从小就培养起知美丑、懂善恶的正确审美观。学校教师、网络舆论主导者及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网民进行美育教育中,应先了解“审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抑丑、惩恶、扬善,以达到审美所追求的真、善、美目标。

另一方面,培养全民正确的道德观。在网络“审丑”现象泛滥之下,立德树人势在必行。网络舆论主导者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在网络中建立“马克思理论在线”等理论课的数据库和信息库,与开放大学合作,开设公开视频课,免费让广大网民观看和学习,通过微课、“精彩课堂”在线课堂学习,借助网络的优势将视频课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迅速传播出去,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经典马克思主义视频在线对话栏目建立连接,在网络中掀起另一股马克思理论学习热潮,以网络“审丑”风形成正反思想冲击,使广大网民认识到网络“审丑”的低俗与无知。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个体心理与行为,矫正“审丑”观。树立正确荣辱观能提高网民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网络“审丑”现象的泛滥,正反映出大众网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缺失。要重新找回网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荣辱观的重要作用,矫正网民的“审丑”观,那么在网络上开展一次关于荣辱观的辩论会、交流会势在必行。比如,以政府为主导、网络为平台、开放大学为主力,在网络上开展“面对面荣辱观交流活动”。政府发起这次交流活动,借助网络传播优势,联合各大开放大学的知名教授,在网络上发起“荣辱观交流活动”,教授是此次活动的主力军,扮演主导者、引导者、传授者的角色,与广大网民展开一次关于荣辱观的辩论与交流,以期在网络中注入学术风,矫正网民畸形的“审丑”观。

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培育思想政治工作“把关人”。网络“审丑”现象的泛滥,除策划者的精心策划和“审丑”者审美观与道德观、荣辱观的缺失之外,还有个别媒体在“审丑”现象中的推波助澜,报道丑态最终使大众的传统价值与道德底线崩塌。在网络“审丑”现象不断恶化的责任归咎中,部分网络媒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下,网络媒体若仍然对这一问题置之不理,那么便是自我边缘化,便是对责任的推卸。因而网络媒体应比思想政治工作者更主动、更自觉地承担起净化网络的责任。

首先,主流媒体对网络有着引导作用,需主动承担传播健康文化理念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而这个责任具体要落实到网络媒体人。网络媒体公司在监督网络媒体人职业道德时,更应对其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作不定期考核,将其列为招聘和培训的重点。政府则应对网络媒体公司的行为进行监督,当发现网络媒体肆意甚至引导网络“审丑”事态恶化时,应对该公司给予惩罚,严重的吊销其营业证。

其次,主流媒体还要协助培育思想政治工作“把关人”,将其培育成善于从网络中收集网民思想动态信息、及时发现网络不良信息苗头及思想倾向、清理网络上低俗、恶趣、淫秽的文化信息的“把关人”,让这些“把关人”能做好率先垂范工作,将真、善、美的审美文化灌输到网民思想中,引导网民摈弃畸形的“审丑”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①崔小缓:《审丑视角下的网络红人丑态现象解读》,《新闻世界》,2015年第10期。

②郭芙蓉:《当代青年网络审丑的心态透视及引导》,《当代青年研究》, 2015年第1期。

责编/孙娜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畸形   文化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