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指出,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举措,我国区域发展呈现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由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的良好态势。
把协调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发展理念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的一个重大建树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入把握的基础上,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中,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它既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发展理念之一,又是推进各项工作的一个具体要求。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在宏观和战略层面,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微观和战术层面,必须统筹兼顾,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克服瓶颈制约,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坚持协调发展的一项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此,要站在全局高度认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区域发展不平衡会导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必须牢固树立不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重大任务,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关键领域“填平补齐”;积极探索抑制地区差距扩大、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制度举措,通过市场和政府的有机协同,形成动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着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内外统筹,先后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着眼于实现一体联动和重点突破相统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三大战略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制定了总体战略规划和一系列专项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整体设计和建设框架;以战略对接为核心,与众多相关国家和地区、重要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形成了一批双多边合作规划纲要,国际共识不断凝聚;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陆续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形成了丰厚的早期收获;产能合作不断扩展,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合作园区、合作项目和多种合作基金,相应推动机制、标准、技术、检测检验等的对接;教育、科技、卫生、扶贫、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民心相通的基础逐步夯实。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眼于解决“大城市病”和同质发展竞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主要是:明确协同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划体系;着力攻克协同发展瓶颈,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领域实行率先突破,不断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构建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改革创新试验;致力于补齐协同发展短板,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实质性突破;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一批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落地建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实行集中疏解和分散疏解相结合,推动一批疏解示范项目向北京周边和天津、河北转移。尤其重要的是,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与规划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道,将在承接适宜功能和人口转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将在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方面提供示范。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国家相继出台了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明确了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以此为基础,制定了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形成了系统的规划政策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重点工程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展开,“共抓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以畅通黄金水道为依托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一批重点工程陆续开工。依托重要试验平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培育形成一批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
在三大战略的引领下,以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正在全面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