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已逐步由“行政管理”走向“公共管理”。其中,媒体监督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社会力量,也越来越成为影响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现如今,接受媒体监督已不是愿不愿而是怎样接受和如何作为的问题。因而,要学会适应它、享受它。
在确立新理念中“享受媒体监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领导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部署,是保持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举措。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媒体监督,反映的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党性问题、能力问题、政治智慧问题。只有从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讲看齐的高度自觉接受媒体监督,才能在不断改进思想和工作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干部只有充分借助和依靠媒体等监督的力量,才能确保时刻以事业为重,既审慎运用手中的权力,也勇于担当、敢作敢为,从而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好干部。
监督,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种更具深层意义的关心和爱护。领导干部,只有主动适应并自觉接受监督,才能够一心一意地学习好工作好,在不断提升政治和业务素质中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一流工作业绩。而自觉接受媒体监督,是阻止领导干部越轨的“刹车器”,是防止蜕变的“防腐剂”,是确保个人健康成长和家庭生活幸福的“安全阀”。只有始终把媒体监督视作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主动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才能真正达到智者的境界,才能确保生活的安乐和美好。
在掌握新方法中“享受媒体监督”。信息时代,处理媒体关系已从原来的通过个人聪明才智就能驾驭的一门艺术,发展成了需要训练有素者把握的一门科学。实践充分证明:领导干部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交朋友,为我所用,是时代要求、更是政治智慧。“全媒体时代”,权威信息是引导、影响舆论的宝贵资源。越是开诚布公,越能达到宣传政策举措、服务和依靠群众做好工作的目的。因此,要牢固树立公开信息、接受监督是一种责任、是一项义务、是一条原则的理念,建立完善“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党务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当前,尽管微博、微信、客户端等都有了,但新闻发布依然是最权威、最重要的宣传形式,它不仅最集中、最直接、最抢眼,而且成本低、效率高、作用独特。因此,在出台重大政策、作出重大部署、组织重大活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都应充分利用新闻发布平台“第一时间”权威、准确地公开信息,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政府在想什么、干什么,已经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从而确保政府的决策部署看得见、听得懂,可参与、能监督,最大限度地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充分利用媒体监督改进工作。新形势下,信息环境的公开性,重大事件的关联性,思想舆论的互动性,关注热点的广泛性,决定了媒体“千里眼”和“顺风耳”价值的不容忽视性。要建立健全舆论监督信息快速收集和舆论监督信息立项督办制度,善于从正面信息中学习先进经验,从负面信息中汲取教训。对新闻媒体的批评报道,要责成相关部门限期核实、整改,并公开回应。要通过对照检查、案例剖析、专题民主生活会等自省自律的有效形式和手段,自觉检查和及时纠正在行使权力、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决策失误,防止权力寻租,遏制腐败滋生,从而把媒体监督的“破坏力”转化成对相关工作的“推动力”。
善于研判舆情,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实践证明,“民意”早期受到冷落,就会演变成中期的“民议”、后期的“民怨”。善于舆情研判,及时化解社会隔阂和对立情绪,是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避免和根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提高对媒体信息的认识、解读、研判能力,善于透过表层信息,认识其背后所蕴藏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社会矛盾,并迅速对问题进行查处和回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避免小恙诱发大病、小节走向失节、小患引发大害。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责编/肖晗题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