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要更好践行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化群众工作中的民生服务工作,优化党员干部沟通机制,从而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以服务群众的实效取信于民。
【关键词】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现阶段我党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理论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为施政指南,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目标,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以服务群众的实效取信于民。十八大以来,我党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学习和应用领域,将人民群众的诉求作为重要关切,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学习和探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确保群众路线正确践行并获得成果,就要开拓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新境界,进而打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长效机制。
新时期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存在缺乏认知、忽视责任、群众观念不牢固等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这使得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
缺乏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化认知。群众路线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一旦出现偏差,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安定、团结和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只有进一步发现、探索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在价值,才能够为我党践行群众路线提供有效支撑和帮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的经济主体、发展模式、道德文化和分配方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来践行群众路线,从而更好地宣扬社会的正能量。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群众状况有着很大的变化,一些党政干部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刻认知,不能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遵循“老一套”“老传统”去开展群众工作,照本宣科式的观念令其脱离了群众的现实需求,导致了诸如“一言堂”“以偏概全”等现象的发生。鉴于在不同历史阶段,党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工作实践模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进一步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认识,与时俱进地转换群众工作模式,是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
个别党员忽视权力与责任要义。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便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后期也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时至今日,个别党员干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出现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问题,背离了我党的根本宗旨。对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作为人民的公仆,对于责任的认知更要深刻,应当正视自身的权力和责任,意识到错误的决策会引起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会导致人民群众丧失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而政府一旦缺乏公信力,就意味着政府合法性被削弱,结果就是政府行为被广泛质疑。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摆正位置,意识到权力来自人民,积极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助力。
少数干部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深刻,心里最反感、最痛恨的作风问题,也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整治的作风问题。少数干部由于群众观念不牢固、认识有偏差,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意,对群众感受和愿望满足程度重视不够,这是新时期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不仅阻碍了我党和人民群众的有效沟通,长此以往还会造成人民群众与我党的矛盾,干扰我党的群众路线和施政纲领的贯彻践行。执政党的施政措施如果不能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做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那么势必会形成“信息闭环”,容易滋生权力乱用的腐败现象。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群众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开展了诸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何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在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同时,要着眼长远、构建党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使党联系群众的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动力机制。当前社会处于深度转型期,利益格局深刻改变,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新时期我党更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而确保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巩固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践行群众路线的效果如何,群众满意是检验成效的标尺。具体而言,在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中,以创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式和实效的内容,作为考核评价“指挥棒”。建立健全群众评价监督机制,“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只有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党群互动才有活力、有动力。有了群众的鞭策和监督,党群实现良性互动,才能共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将民生作为群众工作的重点,健全群众利益维护实现机制。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把党群关系比作鱼和水的关系,这对于我党构建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仍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体现。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改善民生,就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深化党政工作中的民情体察和民生服务工作,对于老百姓的困难要及时解决并勇于承担责任,优化多种资源的配置,以满足更多人利益为前提,在体察民情的基础上做好民生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来协调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优化党员干部沟通机制,健全服务群众的保障机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在信息渠道不断拓宽的情况下,政府往往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群众信息和意见。但是,在群众感情和群众立场的把控上,仅凭技术手段是无法实现的,要保证和群众之间的直接沟通、面对面沟通;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党员干部有必要下到基层,从群众中获得真实的声音,例如基层调研、实地考察、开座谈会等了解民生民意的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党员干部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主动地与群众沟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够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同时,要拓宽党风廉政建设内涵,切实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可视化,这样才能够维护好党的形象。
(作者分别为新疆农业大学讲师;新疆农业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孙英:《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第3期。
责编/陈楠 贾娜 美编/于珊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现阶段我党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理论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为施政指南,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目标,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以服务群众的实效取信于民。十八大以来,我党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学习和应用领域,将人民群众的诉求作为重要关切,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学习和探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确保群众路线正确践行并获得成果,就要开拓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新境界,进而打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长效机制。
新时期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存在缺乏认知、忽视责任、群众观念不牢固等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这使得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
缺乏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化认知。群众路线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一旦出现偏差,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安定、团结和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只有进一步发现、探索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在价值,才能够为我党践行群众路线提供有效支撑和帮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的经济主体、发展模式、道德文化和分配方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来践行群众路线,从而更好地宣扬社会的正能量。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群众状况有着很大的变化,一些党政干部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刻认知,不能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遵循“老一套”“老传统”去开展群众工作,照本宣科式的观念令其脱离了群众的现实需求,导致了诸如“一言堂”“以偏概全”等现象的发生。鉴于在不同历史阶段,党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工作实践模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进一步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认识,与时俱进地转换群众工作模式,是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
个别党员忽视权力与责任要义。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便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后期也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时至今日,个别党员干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出现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问题,背离了我党的根本宗旨。对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作为人民的公仆,对于责任的认知更要深刻,应当正视自身的权力和责任,意识到错误的决策会引起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会导致人民群众丧失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而政府一旦缺乏公信力,就意味着政府合法性被削弱,结果就是政府行为被广泛质疑。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摆正位置,意识到权力来自人民,积极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助力。
少数干部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深刻,心里最反感、最痛恨的作风问题,也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整治的作风问题。少数干部由于群众观念不牢固、认识有偏差,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意,对群众感受和愿望满足程度重视不够,这是新时期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不仅阻碍了我党和人民群众的有效沟通,长此以往还会造成人民群众与我党的矛盾,干扰我党的群众路线和施政纲领的贯彻践行。执政党的施政措施如果不能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做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那么势必会形成“信息闭环”,容易滋生权力乱用的腐败现象。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群众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开展了诸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何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在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同时,要着眼长远、构建党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使党联系群众的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动力机制。当前社会处于深度转型期,利益格局深刻改变,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新时期我党更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而确保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社会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巩固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践行群众路线的效果如何,群众满意是检验成效的标尺。具体而言,在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中,以创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式和实效的内容,作为考核评价“指挥棒”。建立健全群众评价监督机制,“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只有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党群互动才有活力、有动力。有了群众的鞭策和监督,党群实现良性互动,才能共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将民生作为群众工作的重点,健全群众利益维护实现机制。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把党群关系比作鱼和水的关系,这对于我党构建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仍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体现。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改善民生,就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深化党政工作中的民情体察和民生服务工作,对于老百姓的困难要及时解决并勇于承担责任,优化多种资源的配置,以满足更多人利益为前提,在体察民情的基础上做好民生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来协调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优化党员干部沟通机制,健全服务群众的保障机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在信息渠道不断拓宽的情况下,政府往往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群众信息和意见。但是,在群众感情和群众立场的把控上,仅凭技术手段是无法实现的,要保证和群众之间的直接沟通、面对面沟通;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党员干部有必要下到基层,从群众中获得真实的声音,例如基层调研、实地考察、开座谈会等了解民生民意的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党员干部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主动地与群众沟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够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同时,要拓宽党风廉政建设内涵,切实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可视化,这样才能够维护好党的形象。
(作者分别为新疆农业大学讲师;新疆农业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孙英:《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第3期。
责编/陈楠 贾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