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城镇化道路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导,展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具有四化同步、两手并用、以人为本以及集约发展等多项特点的一种新型城镇化道路。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城镇化,要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战略方向,以促进农民市民化为战略重点,以体制创新为战略保障,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 市民化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过程,从而也形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扩大内需、提升公民素质以及完善城乡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如何加速城镇化进程?如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道路?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城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界定,譬如:中国城镇化的功能、中国城镇化的内涵、中国城镇化的目标等。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建设实践,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已经一步一步地发展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更高的、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
就现阶段来说,中国城镇化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系统化的变革过程。就经济角度来说,城镇化发展能够为经济持续发展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就政治角度来说,城镇化发展能够促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到优化;就社会角度来说,城镇化能够借助户籍以及人事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实现和谐的社会机制;就文化角度来说,城镇化发展能够促使传统文化有效地完成现代化转型,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就生态角度来说,城镇化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除此之外,城镇化还能够借助变革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而推动改革进一步深入。
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城镇化发展,会产生不一样的社会、经济效果。根据各国在城镇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可以得出: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决定了城镇化建设的成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这为我国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体制机制建设框架,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新型城镇化,要推进“人的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核心是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必须要有完善的、创新的制度加以支持,进而能为新型城镇化带来强劲动力。
以独特的主导产业支撑城镇化。保持城镇活力,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必须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同时还要增强产业的支撑力,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成熟产业进入城镇,与当地服务业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有稳定消费能力的人的聚集和城镇环境的改善,为第三产业繁荣提供了大量需求。城镇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基于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而言,现代化农业发展能够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现代化工业发展能够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现代化服务业发展能够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后劲动力。新型城镇化将推动“以工促农”,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协调发展。与此同时,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对人口集聚的支持能力。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和建筑质量。推进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要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
以真正的市民化推进城镇化。必须要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向城镇地区聚集的步伐,进而促使其发展步伐与城镇化能够保持动态性的同步,这也是当今城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第一,运用可行的方法推进人的城镇化,充分地利用城镇化聚集人口的能力,融合现有的资源、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加大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扶持投入力度,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进而吸引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此外,还要尽可能地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在经济方面的实力,有效确保农民的资产在城乡区域进行自由配置。第二,有计划地将进城务工人员的身份转变成市民,加快推进各类人群在城镇中的定居。组织专业的职业培训,制定各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而有效地促使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的职业非农化、身份市民化等多项权利得以实现。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改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农民工聚居区在卫生、医疗、交通、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有步骤、有计划地使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融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就地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要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就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来说,其实质上是一个强化农业发展,富裕农民生活,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城镇化的大力推动必须要具有大胆创新探索的意识和精神,必须要破除落后体制,特别是二元体制,为城镇化的有序、正常推进消除制度阻碍。
要加快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农村土地流转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城市建设用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能合法、公平、合理地得到维护,将使他们有进城立足的资本。必须要严格遵循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这三点改革准则,同时还要固守集约、节约用地和最严格保护耕地这一原则底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尽可能地使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受损情况。
要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就户籍制度改革来说,实际上是指城镇户籍同与之有关的福利之间进行完全的分离,进而使农民免于遭受制度性歧视。与此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建立和完善全国城乡统一的居民登记制度,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将农村人口逐步、有效地转为市民,这对城市管理体制,尤其是社会管理能力方面带来很大的挑战。然而,现阶段实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并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因此,必须要对现阶段存在的行政层级环节繁多、观念固化、公共资源配置与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和完善,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要以城镇集群引领城镇化。就城镇化发展历程来说,必须要深入地剖析、探究其过程中出现的系统化问题,进而创建成有针对性、有系统性、具有各种功能的城镇集群,有效地增强城镇化的成效。一是发挥好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龙头”作用。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掌握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必须要设定出具有科学性的城镇化发展蓝图,促进城镇化有序、稳步的发展。二是必须要强化城镇集群综合、整体发展水平,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有针对性地处理好城镇发展在空间布局方面、大中小城市在功能匹配方面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必须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的绿色理念有效地渗透到其中,进而能够坚持走以人为本、智能,以及绿色低碳形式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张瑞:《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5期。
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责编/温祖俊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