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绿色发展为精准扶贫带来新契机

核心提示: 提高精准扶贫“绿色”含量,是推动县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精准脱贫的需要。绿色发展理念下,绿色脱贫理念、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带来了新契机。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更是为贫困县域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提高精准扶贫“绿色”含量,是推动县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精准脱贫的需要。绿色发展理念下,绿色脱贫理念、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带来了新契机。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更是为贫困县域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绿色发展 精准扶贫 新契机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恶化是许多国家贫困地区面临的两大困局,也是联合国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极为关注的重要内容。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扶贫新目标:到2020年实现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并提出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

绿色发展是推动贫困县乡实现永续发展和贫困区群众精准脱贫的需要

绿色发展理念是脱贫攻坚战中须坚持的原则。其核心在于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良好内在循环性和不断再生性。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精准扶贫工作全程,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抓手,是推动贫困县乡实现永续发展和贫困区群众精准脱贫的需要。以帮助贫困县乡提高内生发展动力,使贫困县乡实现可持续的“造血式”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不仅是一种改善贫困县乡的举措和机制,更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思想。精准扶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提到“社会发展最核心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也提到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精准扶贫一方面是帮助贫困县乡摆脱贫穷,以促进贫困县乡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这正满足了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精准扶贫满足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以实现贫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目标。精准扶贫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准扶贫不仅要帮助贫困区消灭贫困,而且还要推动贫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改善民生问题、消除两极分化,实现贫困区的共同富裕。

绿色发展理念下精准扶贫推进的新契机

生态脆弱促成新契机。贫困地区的贫穷,与历史、政治、社会及自身条件(如土地贫瘠)、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在我国,贫困地区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区,如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超过70%的国定贫困县和超过70%的贫困人口均分布在生态脆弱区。尽管多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扶贫政策和措施,也帮助不少贫困县和贫困人口脱贫,但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区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善。生态脆弱区还带有环境承载力低、基础设施落后等特点,更是限制当地农业产量,使地方经济难以得到发展,贫困户收入无从提高。生态脆弱所形成的生态型贫困带有持续性、反复性、顽固性特征。在生态脆弱使贫困县及贫困人口经济日趋紧张的背景下,社会开始全面关注生态环境,尤其是因生态脆弱而与贫困问题高度重合的连片贫困区。政府在对这些贫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将得到更多支持,获得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新契机。

绿色脱贫理念迎来新契机。要使贫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思路,践行绿色脱贫理念。通过绿色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就是要将生态环境优势,通过科学的、可持续性的产业开发转化为生态工农业、旅游等,以带动贫困群众探索出生态友好型的绿色脱贫之路。绿色脱贫理念为精准扶贫迎来新契机,尤其是一些非生态脆弱区。一是生态产品市场化趋势。在绿色发展理念推广下,市场对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量扩大,而非生态脆弱区能凭借自身生态优势推行生态产品及项目,在满足市场需求下帮助自身脱贫致富。比如,广西省的一些贫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省级政府就很好地利用该优势,在贫困县乡中推广绿色发展,帮助贫困县乡建设成为生态乡村,与其建设的“美丽广西”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此举不但顺应贫困区群众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新期待,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效契合了人与自然全面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二是日益凸显的政策红利。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已实行最严格生态保护机制及损害责任追究机制,规制和监督贫困区以绿色发展理念脱贫,有效杜绝任何污染产业进入、严防未富先污情况的发生。该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为非生态脆弱区带来巨大的政策红利。

绿色发展理念下精准扶贫推进的新路径

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打造精准扶贫生态屏障。精准扶贫是一项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工作,尽管困难重重,但仍要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不能以降低环境承载力、透支生态服务功能、危害人类健康等为代价,需坚持精准扶贫与生态建设的并举共赢。坚守生态底线,要求政府及企业在对贫困县及贫困群众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要提高扶贫“绿色”含量,突出绿色、生态、环保扶贫理念,在扶贫目标、原则、任务及措施上注重体现绿色发展要求,打造精准扶贫生态屏障。贫困区在招商引资中,需保持高度定力,选择环保低碳、低污染、低资源消耗的生态企业,让生态企业成为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生态保护生力军,使贫困区经济与生态循环发展,推动贫困区生态农业、工业、旅游等的生态、绿色、经济发展。对于一些资源富足区,可为其重点引入资源开发型企业,但规定企业严格按照法律及当地相关条文规定合理开发贫困区自然资源,避免因过度开发导致自然资源溃决。贫困区在生产产品中,可依托当地绿色资源,生产无污染、无公害、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品,并由政府出力,为这些土特产品开展大型展销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购买这些贫困区生产的绿色土特产品。

以农业多功能理念,提高精准扶贫生态效力。现代农业具有提供农副产品、调节自然生态、传承农耕文化、休闲观光娱乐等多种功能。许多贫困县乡有着特色资源,但却不懂挖掘农业潜在功能。在精准扶贫中,可针对这些资源比较富足的贫困县区,依托当地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农耕文化悠久等优势,在这些贫困县乡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多产业深度融合,将贫困县乡培育成带有民族特点、地方色彩的特色旅游村镇,或者将其拓展成农业观光采摘园、农业养生度假园等农业新型业态。比如广西马山县的弄拉村和小都百村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弄拉村在政府的努力下,被培养成生态旅游村,如今年接游客高达20万人次以上,年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小都百村也从原先“弱丑穷”贫困村被培育成“强美富”的休闲旅游生态村。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还美化了生态环境,可谓经济与生态双丰收。

实施“互联网+扶贫”,拓展精准扶贫绿色平台。在我国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背景之下,政府在开展贫困县乡扶贫工作中,尤其是生态资源较匮乏贫困区,可借助“互联网+扶贫”模式,减少此类贫困区发展中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使贫困群众转变脱贫观念,让农村电子商务走进贫困区。比如甘肃省从2015年起就在58个贫困片区县、17个“插花型”贫困区中,随机选取若干贫困县镇、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并在这些贫困县乡中建立网点服务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训体系等,对这些贫困县乡中开办网店的贫困户给予免抵押、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甘肃省此举不仅有效帮助了不少贫困乡镇脱贫,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也让这些贫困县乡有效摆脱了对生态资源的依赖,实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下可持续、可复制的“造血式”精准扶贫。为贫困县乡拓展了绿色扶贫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有效帮助其脱贫致富。

(作者为中共毕节市委党校副教授)

【注:本文系中共毕节市委党校毕节市行政学院2017年校级课题“毕节试验区绿色减贫研究”(课题编号:Bjdx20170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彭云:《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中国城乡金融报》,2015年第12期。

②杨文静:《绿色发展框架下精准扶贫新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展为   扶贫   契机   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