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减贫作为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的新理念,是完善我国扶贫开发机制的方式方法。因此,必须创新绿色减贫的融资手段和渠道,将绿色减贫纳入政府扶贫考核机制。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大众绿色发展意识,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绿色减贫 绿色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贫困地区多为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环境恶劣造成了经济落后,个别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往往选择一些收益较快,但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让当地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所以,扶贫工作和保护生态的工作逐渐重合,绿色减贫促进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绿色减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扶贫方式,它是开发式扶贫的升华
绿色减贫和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进入21世纪之后,各国纷纷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发展的长远打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8年提出绿色经济倡议,美国、欧洲各国,以及日本都纷纷推出“绿色新政策”,大力投资再生能源等一系列绿色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刺激经济增长。201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世界性的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是全球范围政治经济交流的热点。绿色减贫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低碳扶贫项目,在亚非拉贫困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绿色发展和绿色减贫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减贫的核心:以人为本。党的十八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同时,近年来绿色贫困、绿色发展与减贫、绿色减贫等新理念也引起各级党政机关和扶贫工作者的注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绿色减贫是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绿色减贫是低碳扶贫方式。国内外都有先例表明,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会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问题,导致“先破坏后治理”的社会问题。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精准扶贫,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应该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减贫之路。
绿色减贫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多维扶贫理念。绿色减贫要全面多维度的面对扶贫问题,让贫困地区人民不仅在收入经济上有所提升,还应该在生活水平上有所改善,保障人民生活必须的衣食住行,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保障人民的精神文化,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绿色减贫是一种可持续扶贫。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同样,在扶贫工作中也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减贫。绿色减贫将扶贫工作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多维度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资源和谐发展,也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维护公平正义原则。
绿色减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扶贫方式,它是开发式扶贫的升华。绿色减贫是继开放式扶贫后的又一创举,它将对贫困地区不断“输血”式经济支援,改为从根本上“造血”式转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改善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
科学精准地实施扶贫考核至关重要
将绿色减贫纳入政府扶贫考核机制。需要通过扶贫考核机制强化扶贫工作。完善政府扶贫考核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考核工作流程方案,科学精准地实施扶贫考核至关重要。在扶贫考核中,一级指标有四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考核即绿色减贫的一部分,生态文明作为扶贫考核的四大考核目标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绿色减贫的重视,而根据贫困县类型不同,贫困考核的侧重点也将发生改变,对于自然环境恶劣的贫困地区,贫困考核必须加大生态文明和人民生活的权重,减轻对GDP的考核要求,才能在扶贫考核中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积极探索绿色减贫的新方法。一是产业绿色化,发展低碳产业,保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将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地改造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一系列风景旅游区,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特征申报红色文化旅游或民俗文化旅游,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达到绿色扶贫的效果。二是绿色产业化,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立低碳农业园区,生产具有特色的绿色有机食物,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本地区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出口外国,获取经济效益。加强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将部分农产品打响知名度,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链条式发展,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生态农牧业,将森林资源与林下种植业结合起来,发展形成绿色产业化,达到绿色减贫的效果。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科学和技术。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有机结合。在环境恶劣的贫困地区开展因地制宜的管理办法,如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种植生态林区、甄选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生态旅游业等,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经济收益。将科学技术引入到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研发一系列适合当地环境发展的低碳科技产品,如推广家用太阳能烧水设备、小型风能发电、太阳能路灯、沼气系列生物能转化等一系列新能源,可以为缺乏资源贫困地区提供更多能量,也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绿色减贫要加强区域协调,创新融资手段
加强区域联动协调,促进共同发展。贫困地区应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贫困地区连城片,经济发展模式类似,共同治理,可以借鉴区域联动治理污染,跨区域突发事故治理方案等经验。与本省、本市的其他城市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相互帮助,共同脱贫。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可以与贫困地区结为互帮对象,利用经济发达城市的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进一步完善贫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管理水平。根据贫困地区的地势地貌修建符合本地区需求的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同时,政府要加强软实力建设,对人才进行大规模的培训,提升素质,提升能力。让人才们积极投身到绿色减贫工作中,真正把软实力做优、做强,打造软环境与硬环境,为大旅游、大康养提供环境和条件,完成绿色减贫的任务。
创新绿色减贫的融资手段和渠道。绿色减贫一直以来都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和帮助,在新形势下应该积极探索融资新模式,鼓励大型企业和海外侨胞加入“绿色减贫”基金,为贫困地区争取更多的经济支持。开创政府、企业、人民、海外投资多方面参与的扶贫计划,成立“多边绿色减贫模式”,政府积极促进优秀大企业和贫困地区的定向绿色扶贫合作,也可以为贫困地区申请国际绿色援助项目,如“国际绿色扶贫互助基金”、“森林绿色碳伙伴关系基金”、“世界银行碳基金”等,以此为绿色减贫争取更多的支援。
提高大众绿色发展意识。个别贫困地区因贫困和历史原因,普遍经济落后,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人民对于绿色发展、低碳环保没有概念。所以,党和国家更应该加大对于绿色发展的宣传,调动起最广大人民对于发展绿色经济的积极性,倡导低碳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全国范围内倡导低碳生活,树立绿色理念的同时,加强教育,对干部、人民进行低碳、绿色、环保方面的教育。积极开展绿色低碳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的活动,目的就是培育人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低碳、绿色的生活深入人心。通过这些措施,达到良好效果,人民的观念大大改变,出行选择骑着公共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将绿色发展、绿色减贫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个人心中。绿色减贫作为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的新理念,是顺应国家深化改革的理念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必然使命。全面践行绿色减贫,实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
(作者分别为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脱贫攻坚政策解读》,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
②李延:《精准扶贫绩效考核机制的现实难点与应对》,《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