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金融创新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

核心提示: 农村金融创新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为农业全面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撑,有效形成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与金融转型升级稳健经营的双赢局面,是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路径。

【摘要】农村金融创新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为农业全面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撑,有效形成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与金融转型升级稳健经营的双赢局面,是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关系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根据社会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补齐发展短板、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夯实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根基,确保全面、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刻分析国际国内现状,只有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引导农业发展依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高效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激发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在改革发展中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引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用科技化和机械化的物质技术装备促进现代新型农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方式,才能真正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农业发展与四化同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金融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上是要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深刻转变,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完善的金融供给和保障。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金融供给提出多样化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土地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生。只有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进一步金融产品化,才能将土地真正转化为开发性经营资金,从而激活农村“沉睡资本”,使传统的土地经济社会向现代货币经济社会转型,在切实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同时,激发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依靠农业存量的结构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必须有充足的经营资金流作为保证,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从根本上激活农村经济活力。

农业供给侧改革将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方式,减少政府对粮食价格的过度干预,通过粮食价格体制和补贴制度改革,缩小粮食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存在的偏差。粮食价格体制和补贴制度改革后,如何确保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性及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确保粮食安全,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强化金融创新,利用金融力量释放农业生产风险,才能促进粮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创新不够、效率低下、灵活性供给不足等问题

一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性不够,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产品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并没有大的突破,仍然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体,这些金融产品,普遍存在着信贷金额小、贷款周期不长及利率相对较高等现实问题,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规模大、周期长的客观需要,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低下。农村当前普遍存在金融网点少、电子银行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导致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资金流扩大的需要。

三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供给不足。由于农业先天存在着风险大、可担保物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商业银行、非银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对“三农”的支持存在不敢贷和成本过高的现象,产品开发积极性不高,导致金融产品供给不足。这一点在农业规模化经营风险保障建设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农业保险供给市场主体偏少,导致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难以切实提升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

四是农村金融创新服务不足。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深化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但是涉农金融服务跟进不足,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产品认证品牌等非货币化资产权证抵押贷款等方面的业务未得到实质性推进,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的需要。

创新金融服务,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金融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擎,应通过金融创新,加大农业的输血力度,提升农业自我造血能力,进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大力推动金融供给方式创新,拓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增信机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农的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网点布局,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切实形成完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加强农村金融供给力度。深化融资体系改革,建立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融资体制,促进开展多层次的直接融资,鼓励扩大股权、债券融资,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积极推动农业资产证券化,鼓励支持优质农业企业上市,扩大融资渠道和范围,通过多种金融工具的灵活运用,有效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村金融供给难题。

强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农村金融供给效率。打破农村金融市场垄断,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设立专业部门,促进基层自主开展创新产品研发,加快探索新的金融支农方式。要针对农民融资需求小、散、频、急的特点,大力研发大规模、小额度、批量化、简单化、模型化的产品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宽农村抵质押物品种,逐步扩大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创新农村小额贷款种类和居民存款业务,切实考虑农村温饱型农户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开发投资起点低、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使农民能在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依靠金融产品创新获得收益。

大力推动农村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深化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和科技融合的战略规划,确保产品开发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强化技术创新,开发现代融资和支付工具,加快互联网金融创新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移动金融在农村有序发展。加强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支持高等教育机构加强金融科技学科建设,推动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和输出交流的规范化、科学化;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培育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

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控。加快农村金融立法进程,明确政府、金融机构等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分散自然风险;进一步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开展涉农保证保险等新业务,建立和完善保险与信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机制,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完善农业补偿体系。强化信贷运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管理,确保信贷资金良性运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提升农村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的管理水平。加强农民金融知识教育,帮助农民了解金融、接受金融、用好金融,为农村金融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改革》,2016年第2期。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以金融   供给   改革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