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有效应对“逆全球化”对我国内陆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内陆资源型城市应坚持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道路,破解“逆全球化”带来的诸多难题。应立足于内陆资源型城市发展实际,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措施,推进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逆全球化” 内陆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能源需求乏力,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内陆资源型城市由于对资源开发过分依赖,一旦资源市场需求放缓,整个城市发展将会停滞,甚至出现倒退。内陆资源型城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较为单薄,更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逆全球化”等问题影响和冲击。为此,内陆资源型城市应该主动适应并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
“逆全球化”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逆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复苏和贸易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增加了金融危机发生的风险。“逆全球化”不仅使得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而且导致逆向资源流动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逆全球化”开始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中国更加注重经济内生动力挖掘和结构性调整,通过深化工业化转型和城市化转型,提升国内市场消费能力,推动服务产业发展。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消费必须转型。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坚持进一步培育国内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值。从目前看,我国的国内消费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还不够匹配,消费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要继续深化消费市场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渠道和模式转型,提升消费质量。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必须转型。从我国一、二、三产业比重看,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占到国民经济比重的一半以上,但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服务业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向科技化和绿色化转型。“逆全球化”影响最大的是传统产业,要想使传统产业起死回生,就必须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将科技因素和绿色发展模式融入到产业转型发展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发展的有利契机,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还要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决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行业,解决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内陆资源型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
内陆资源型城市发展主要通过对本地区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以此作为城市发展基础。广大内陆资源型城市由于地缘、环境和交通等诸多因素限制,城市产业类型较为单一。这些内陆资源型城市多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并形成了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特别是能源开发、冶金化工、电力等方面。但由于其过分依赖于自然资源,在产业发展上过分依赖单一产业,粗放型发展等问题突出,一旦遇到危机,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对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首先,资源型产业投入成本大,退出机制不够完善。一般情况下依托资源的传统产业都毗邻矿区建厂,同时这些产业设备投入都很大,设备用途也较为专一。因此,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就必须面临设备转移问题,但这些设备及其他配套设施专用性都很强,很多新兴产业无法继续使用,甚至根本无法承接这些设备和人力资源。此外,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相对成熟的产业退出机制,产业退出激励有限,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产业缺乏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内陆资源型城市发展都比较早,例如,大庆、玉门等石油城市是伴随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以石油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缺乏科技创新,对未来发展估计不足,特别是随着石油资源枯竭,如何维持产业生存以及如何推动城市的未来发展,从政府到企业都准备不足。加之“逆全球化”的影响,国际资源市场起伏波动,更加剧了内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难度。此外,很多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过短,主要集中在上游,多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带动能力差,导致产业发展“形神分离”,产业集群优势发挥不够明显。
再次,产业发展相对保守,对外开放不够。“逆全球化”已经开始对内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产生影响,如果我们还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将产业发展纳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未来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将会失去先机。成熟的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应该将自身纳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构建起较为开放的管理系统,加强企业与外部的联系。但从多数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来看,都存在对外开放不够、与外界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更多依靠本地资源和市场支撑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阻力重重。
“逆全球化”背景下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路径
“逆全球化”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特别是对于传统资源型产业而言,冲击更加明显。当前我国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急需寻找突破点,最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降低交易成本,构筑全产业链模式。一般而言,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多属于煤炭、钢铁、石油等产业,这些产业从生产设备到人才队伍培养都具有专用属性。未来可以通过构筑全产业链模式,积极加快原材料产品和初级产品向商业制成品转化。抓住国家政策契机,吸引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以大庆为例,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现实背景下,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继续延长石油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发展石油加工产业。同时,积极引进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延伸。此外,大庆还可以借助石油产业和大庆精神,重点发展旅游产业,积极降低交易成本。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转型内生驱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未来发展重要战略,内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必须依托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分工调整,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当前,产品的价格和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就意味着产品品质和档次越好,就越有可能占领市场。因此,当前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要在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将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产品研发作为合作的重点,通过产品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进行内部科技人才培养,通过交流、培训等方式,提升科技人才综合素质,为企业产业转型提供扎实人才保障。
三是坚持对外开放,拓展转型升级空间。“逆全球化”强调的是保护主义,长期闭关锁国必将在技术和理念上落后于他人。因此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战略。要积极推动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从价值理念到产品技术都要进行充分锻造,实现价值重塑。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根本上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总之,当前“逆全球化”已经切实影响到内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要有全球化视野,将企业未来发展纳入到全球价值体系之中,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科技附加值。
(作者单位均为哈尔滨商业大学)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云计算的科技服务资源配置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2542059)的成果】
【参考文献】
①胡美林:《新常态下内陆资源型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6期。
②肖耿:《逆全球化冲击下如何培育中国增长新动能》,《中国经济报告》,2016年第12期。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