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速、群众消费层次提高的背景之下,城镇居民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产生了旺盛需求,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当前,我国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采取综合措施,加速推进。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需求 消费理念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快了在城镇地区推进、普及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速度,不仅在政策执行、落实上加强了制度化保障,而且也以更为开放、多元的态度,鼓励社会第三方文化资本与机构的参与,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高速拓展带来的公共文化的进一步普及,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拓宽了城镇群众的认知视野,文化产业的经济、人文效益逐步得到普遍认可,由此也催生出了追求更为丰富、多样的新型消费理念,以及个性化的消费方式。因此,借助公共文化更新促进城镇的长效发展成为社会共识,有助于推动城镇地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与推广。
不过,就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在城镇地区的发展现状而言,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程度相对偏低,加之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所以,难以满足城镇民众强调多选择性的现实要求,以及难以充分契合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此外,公共文化的服务机制单一,也制约了其对城镇民众的吸引力,最终制约了城镇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推广。有鉴于此,则需要确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统筹、指导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市场供给调整,健全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动态监管、公示力度,充分落实专项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政策,推广“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菜单式运作模式,突出服务产品操作流程的透明化、公开性,以此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在城镇地区的充分铺展。
城镇地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可行性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催生出了旺盛的文化需求。毋庸置疑,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发展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我国城镇化进程日新月异,有力改善了城乡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基础公共供给体系,使科学、便捷、舒适的现代化生产与生活方式得到了充分推广。而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也相应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变革。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镇地区,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谋生途径的不断增多,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的生存压力,促使其更能投入较多的财力、时间成本,去接触、体验丰富多样的精神娱乐生活。这就极大推动了公共文化在城镇地区的进一步普及,使民众开始寻求精神层面的调剂与享受,并要求文化供给能紧跟世界主流,这也催生出了追求时效性、强调独特性等更为丰富多样的新型消费理念。
公共文化的发展日益多元,个性化文化消费方式兴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地区的公共文化也突破了原有的发展窠臼,在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之上,通过引入、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理念与制度,构建了兼具文化传播与精神诱导的新型模式,使公共文化既能调剂民众的思维理念,又发挥了扩大眼界、提升涵养的重要作用。而公共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充分拓宽城镇民众的认知视野的同时,也使得民众敢于、乐于追求能够真正契合自身需求与展现个体差异化的消费方式,并由此加快了城镇公共文化服务的变革。
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城镇文化的运营模式。近年来,文化产业由于具备开发难度小、投资成本少,以及运营难度低等优势,逐步成为第三产业中的翘楚,无论是开发本地资源、带动区域就业,抑或是吸引外地投资、增强综合竞争力,均超出了发展预期。而其更为大胆、多样的发展观念与运营模式,也开始被公共文化制度所吸纳,并延伸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导向、以群众文化良性引导为重要纽带,以及以社会综合效益稳步获取为核心目标等,形成了高度集合的立体化发展模式,从而也充分推动了城镇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制约城镇地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因素
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衡化程度相对偏低,未能充分契合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政策下达不及时、地方配合不充分、贯彻落实不到位,都为城镇地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出于节约各类成本支出、集中发展传统工业的目的,个别城镇地区的政府机构也不愿投入过多的资源来扶持公共文化事业,并不强制要求宣传、推广的实效获取。这就导致在同一地区出现了各不相同的执行标准,管理结构松散、操作流程混乱,且存在明显的资源分配失调。而生活水平的提高、认知视野的扩大,都促使城镇地区的民众不再将公共文化局限于“看报”“读书”“以文会友”,而是希求能够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个人价值、发觉发展契机。而偏低的标准化、均衡化,自然不能充分契合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
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公共文化的服务机制单一,制约其对城镇民众的吸引力。公共文化服务并非简单地依靠政府机构采用财政支持的手段、配给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就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以文化资源的公共分享为核心,传播科学、积极的现代化城市的生产与生活理念,引导城镇民众在体验文化资源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激发自身的社会公共意识、提升道德文化修养,参与、推动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由于当前我国城镇地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推广均普遍停留在“行政任务”摊派上,并不会主动鼓励社会第三方文化机构参与其中,导致公共文化的服务机制显得过于单一、闭塞、缺乏时代性,最终也使其对于城镇民众的实际吸引力大打折扣。
城镇地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推进路径
确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统筹、指导机制,充分落实专项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政策。要突出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全局统筹、规划指导的重要职能,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服务供给结构,遵循因地制宜、浮动优化、同步改良的基本原则,严格依照中央部委下发的购买意见,结合本地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给、运作上的现状,稳步落实公开采购、及时配给,以及定时反馈相结合的专项化购买对策,紧密呼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购买体系的推广营造积极、有利的环境。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市场供给调整,推广“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菜单式运作模式。考虑到当前城镇民众消费理念、方式的改变,文化产业竞争态势的加剧,则应当及时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市场供给调整,稳步推广“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菜单式运作模式,依照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现状,加快公益服务的创作与传播、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承办,合理降低民办文化机构的服务经费,尝试互利、双赢的合作推广方式,逐步提升对于本地区民众的吸引力。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动态监管、公示力度,确保服务产品操作流程透明、公开,并采取公开招标、透明竞标、民主磋商等管理方式,加强对于暗箱操作、恶性竞争等违法行为的监督与处理。在对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价格、数量、营收进行定期公布与说明之外,也要鼓励、接受地方民众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进行监督与举报。同时,也可以灵活参照社会第三方文化机构的经营策略,引入购买、委托、租赁、特许经营、战略合作、彼此督促、奖惩评比等多种方式,提高服务产品操作流程的透明化、公开性。
(作者单位均为河北工程大学)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B14TQ022)和邯郸市社科规划办项目“邯郸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0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夏国锋、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1期。
②徐振强、王文丽、彭小梅:《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视角探讨城镇文化复兴与文创新城联动的顶层设计要点》,《福建建设科技》,2015年第1期。
③雷青松:《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探论》,《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