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蓝色经济的空间和布局
海洋是经济的“蓝色动脉”,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支撑,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重点是拓展蓝色经济的空间和布局。有媒体报道,按照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为引领,进一步优化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布局,加大海岛及邻近海域保护力度,合理开发重要海岛,推进深远海区域布局,加快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形成海洋经济全球布局的新格局。
有专家建议,发展海洋经济,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发展壮大海水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旅游业以及海洋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也有专家认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要以“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个经济区的引领作用,推进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的协调发展。
繁荣和丰富海洋文化
没有海洋文化的繁荣,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发展,繁荣的海洋文化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学者指出,海洋文化就是人们在开发海洋的劳动实践过程中以海洋为载体和母体而创造出来的,与海洋有关或有海洋特色的一切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海洋文化与陆地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
当前,海洋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海洋文化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且繁荣和丰富海洋文化具有多重意义:一是政治意义,繁荣和丰富海洋文化,可以有效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以海洋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推动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二是经济意义,繁荣和丰富海洋文化,可以有力支持海洋旅游的发展,以文化的“文明化和艺术性”推动海洋旅游的永续发展;三是文化意义,繁荣和丰富海洋文化,有助于有序传承、有效发展传统优秀海洋文化,保护好海洋文化遗产及与海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社会意义,繁荣和丰富海洋文化,有助于普及海洋文化常识,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五是生态意义,繁荣和丰富海洋文化,有利于全社会形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公民的海洋意识
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强公民的海洋意识对国家海洋事业乃至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需要政府通过多项措施提高公民的海洋意识,强化公民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有序参与,发挥现代公民在海洋经济发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学者认为,可以从加强海洋管理、重视海洋教育、加大海洋宣传、加深海洋研究、开发海洋旅游等五个方面提高公民的海洋意识。提高公民的海洋意识,有助于扩大海洋经济发展及其治理决策的公众基础,提高政府的海洋决策水平,进而提高海洋治理的效率,降低海洋管理的行政成本。此外,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海洋开发保护的各个环节,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发展态势,全体人民才能更好地共享海洋经济的发展成果。
打造强有力的“海洋政府”
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打造强有力的“海洋政府”。推动“陆域政府”向“海洋政府”转型,优化“海洋政府”的海洋治理职能,强化“海洋政府”经略海洋的顶层设计能力,推动政府海洋管理由传统的分散型管理体制向更为立体全面的海洋治理体制转型。有干部指出,打造强有力的“海洋政府”,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升政府海洋治理能力:一是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海洋规律和海洋价值的认识,逐步完善工作布局,提升经略海洋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改革能力;二是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内,优化海洋开发格局,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在海洋经济中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三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引领能力,重点解决深海载运、探测、战略资源开发等制约我国深海领域发展的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深海作业支持能力和深水资源开发能力,带动深海技术与装备的自主产业发展,进军深海科技制高点;四是要重点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持续将“生态+”思维贯穿于海洋管理各方面;五是要实现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三者统一,积极提升海洋权益统筹维护能力;六是既要有力有效开展海洋维权斗争,又要有声有色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加大合作交流力度,持续提升国际海洋治理能力。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有学者建议,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围绕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海洋法治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健全海洋生态治理体系;实施海域海岛综合管理,增强海洋管控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维护海洋权益;强化海洋业务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优化海洋公共服务
优质高效的海洋公共服务是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提高海洋防灾减灾特别是海上救助、监测预报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海洋是一个具有流动性、公共性和服务性等多重属性的“公共池塘”,提供优质高效的海洋公共服务是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海洋政府”的主要职能的体现。中国主张管辖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维护中国海域和平稳定,保障海洋经济安全,提供优质高效的海洋公共服务则是“海洋政府”的首要责任。
具体来看,创新优化海洋公共服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建设“数字海洋”和“智慧海洋”,强化政府海洋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海洋公共服务效能;第二,加强海上救助能力和力量建设;第三,提高海洋环境观测预报能力;第四,创新海洋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尝试开展“流动性公共服务”;第五,以“有管理的市场化”来创新优化海洋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可在坚持海洋公共服务“公共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海洋公共服务。此外,政府可以创造条件,积极培育海洋社会组织,扩大政府向海洋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健全政府购买海洋公共产品的程序和机制。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人海和谐、海天和谐、海陆和谐是海洋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积极调整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格控制和强化治理陆源污染;另一方面,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体制,切实保护好、利用好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有专家提出,可以从十个方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强化规划引导,主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增强对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引导和约束;二是实施总量控制和红线管控,侧重于对资源环境要素实施有效管理;三是深化海洋资源科学配置与管理,涵盖海域海岛资源的配置、使用、管理等方面内容,突出市场化配置、精细化管理、有偿化使用的导向;四是严格海洋环境监管与污染防治,包括监测评价、污染防治、应急响应等内容,突出提升能力、完善布局、健全制度;五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既注重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又注重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六是增强海洋监督执法,包括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保障、建立督察制度保障以及严格检查执法的行动保障,突出依法治海、从严从紧的方向;七是实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包括面向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机制、针对建设单位和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和赔偿等制度,对海洋资源环境破坏严厉追究;八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和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九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领域人才建设,包括加强监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才引进两项具体任务;十是强化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重在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包括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等举措。
深化海洋经济开放合作
海洋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纽带,是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经济具有开放性、国际性、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正在形成对海洋依赖程度较高的外向型经济形态和大进大出、两头在海的基本格局,并且这一格局将不断深化。深化海洋经济开放合作,需要坚持开放拓展、合作共享的原则,主动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逐步提升我国海洋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作用,使人民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有媒体报道,深化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应以“21世纪海洋丝绸之路”为抓手,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组织的作用,推动商业性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另有专家建议,可从加强海洋科技的国际合作、拓展海洋产业合作领域、积极引导沿海地区合作三个方面深化海洋经济开放合作。
也有专家认为,海洋经济是中国和沿海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选领域,应该加强政策对话,构建海洋生态伙伴关系,强化海洋科技合作,共同推进海洋产业发展。此外,为了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深化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有专家建议从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发展、推进海上互联互通、提供更为健全完善的海洋公共服务、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增进科教文化交流等方面合作入手,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王礼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