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在治国理政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以及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为内涵的人才思想体系。习近平人才思想博大精深,学习研究习近平人才思想,就是要在深刻理解其人才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将人才思想贯彻到教育实践中。
深刻理解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内涵
一、习近平人才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人才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人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的人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的理论基石,他的识才、用才、爱才、育才思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和理论依据;邓小平的人才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才学说,其思想精髓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关键是人才标准,其主体是人才的开发、选拔、培养与使用;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一系列富有远见的人才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人才战略思想,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人才思想。
习近平人才思想继承、深化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素质的构成、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人才选拔任用和队伍建设等内容,推动了我国人才事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以才兴邦的人才情怀;深刻阐述了教育的育人目标与使命;拓展了人才事业的全球视野,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人才思想,形成了治国理政系列思想的“人才篇”。
二、习近平人才思想立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背景,契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然而,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要彻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而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由依赖“人口红利”向依赖“人力资本红利”转变。在这样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才强国战略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人才思想正是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产生的。习近平指出: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实现强国梦的关键时期。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空间已越来越小,我们更加迫切地感觉到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段论述,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全面深化改革、支撑发展结合起来,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的事业和对人才的渴求结合起来。其实质就是指明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服务发展,将人才思想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结合起来,为加快确立我国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指明了方向。
三、理解领会习近平人才思想应该结合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系列思想和总体方略,在不同领域全方位贯彻实施。
习近平人才思想博大深邃,领会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还要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系列思想和总体方略相结合,根据工作实际,在各自领域全方位贯彻实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为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培养人才是我校的光荣使命,我就以工会系统为例,谈一谈这个问题。
立足工会系统“育才、用才”要在坚持以习近平人才思想为指导的同时,结合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的工会工作、为工人阶级队伍建设、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育好才、用好才。
在工会系统人才培养中,不仅注重人才培养的“一般性”要求,更要注重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习近平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始终保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引导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工会干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能力素质”“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同样是培养工会人才的纲领。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要将习近平人才思想与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工会工作要求相结合,为国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我校建校近70年,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彭真、薄一波、胡耀邦、尉健行、王兆国、李建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莅临指导学校工作或接见学校代表。我们不辱使命,已经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做精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成为在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学科门类最齐全、最完整的大学。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导向、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原则,秉承勤奋进取、勇于创新的传统,以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力争把学校建成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研究的高端智库,把学校建成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这也就是我们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人才思想的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