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权威解读 > 正文

中国理论:在人类思想宝库中绽放光彩(3)

●关于产生条件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提出有“三个来源”和“一个必要条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它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实践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和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又是它的理论总结、理论概括和理论表达。文化来源,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是它的积极弘扬和借鉴。“一个必要条件”,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高度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我们党是理论上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党。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生成的主要基础,在于他长期基层工作的实践,使他明白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急人民之急,念人民之苦,从而培养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他的“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的政绩观是其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他当选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此体现他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担当。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担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正确用人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钉钉子”等思想及风格,具有历史基础、实践基础、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其长期工作和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发展起来的,他的许多思想不仅具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而且具有历史必然性。

(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

主题链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若干前沿观点

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逐步深化,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提出许多有见地的观点。

“四个全面”为执政方略增添了新内涵、新诠释

一些学者研究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关系。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方略增添了新内涵、新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执政目标的新概括,全面深化改革是执政路径的新拓展,全面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的新改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提升执政能力的新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探索,形成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治国理政方略,为我们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正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

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是党要领导立法,根据党和国家大局、人民群众意愿,立符合党的主张、尊重人民意愿、满足现实需要的良法。二是党要保证执法,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党要支持司法,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坚实保障,健全监督制约司法活动的制度机制,保证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规范运行。四是党要带头守法,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而应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把握引领新常态,释放改革红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作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我们党提出经济新常态,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外部需求出现常态萎缩;二是创新驱动竞争更为激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三是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四是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挑战,改革红利有待强力释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丰富内涵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命题的提出非常及时。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有两个关键:一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二是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具体可概括为“三要”、“三不要”。“三要”即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三不要”即不扩张、不称霸、不结盟。“不扩张”,意味着中国的崛起绝不重蹈西方大国殖民扩张的老路,那是一条死路,中国绝不去走。“不称霸”,意味着中国决不会重蹈苏联的覆辙,决不会同美国争取世界霸权或是搞军备竞赛,这些都是不符合中国和世界人民利益的。“不结盟”,就是坚持不结盟。(张伟)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