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北上广情结有松动 新一线城市抢人竞争白热化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题:“北上广情结”明显松动,“新一线”城市抢人竞争白热化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我们电科大的毕业生以前被人戏称‘一简没’——一个班毕业的毕业生带着简历到‘北上广’,没有一个回来的。”

电子科技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说,近年来,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该校本科、研究生留在成都和重庆工作的比例达40%左右,且仍有提高趋势。

坚守“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令很多大学生纠结。不过,近两年,大学毕业生的“一线城市情结”明显松动,越来越多的人将“新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由于中国均衡化发展的红利正向这些新崛起的城市倾斜,就业地点多元化的选择已形成明显趋势。

“新一线”城市彰显巨大“吸引力”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届应届毕业生签约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持平。此外,这些毕业生中希望到“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高于希望到一线城市就业的29.9%。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制作的2017年一季度人才净流入排名TOP10城市榜上,杭州排名最高,人才净流入率达11.78%,武汉以6.79%排名第三。成都则排名第七位,高出北京0.5%,仅比上海低0.02%。

“前两年公司招人,外地大学生也就零星几个,高端的更少。”总部设在重庆高新区的聚土网分管总监黄祖舸说,“但去年10月招人的时候,来应聘面试的有北上广深各地高校的硕士、博士,挤了满满一走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所谓“新一线城市”就是一些媒体眼中城市经济体里的“发展新秀”,是相对于北上广深四座“老牌”一线城市而言的。“新一线”具体包括哪些城市并没有统一说法,但普遍认为杭州、武汉、成都、重庆、苏州等城市名列其中。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强大“吸引力”,与这些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直接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GDP达万亿元规模的城市有10个,除北上广深之外,重庆、成都、武汉、苏州、杭州等城市都在其列。

成都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涛称,从2016年全国省会城市GDP增速统计来看,成都仅次广州位居第二。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78家入驻成都。据四川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6年,成都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98家,高新技术总产值8387亿元。

在国内大城市中,杭州是屈指可数的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61.1%。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杭州居全国首位。根据智联招聘最新调研报告显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目的地中,杭州排名前五位。

“抢人”竞争白热化,户籍管理、创业环境和人情是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流动所形成的新趋势,并非仅仅缘于一线城市的人口政策收缩与资源承载力不足,“新一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争夺竞争日趋白热化,核心“套路”包括:

 ——松绑户籍限制。

“对我而言,毕业后能在大城市落户、买房就是最实在的。”家在贵州的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应届生吴潼说。他毕业选择留重庆发展,已与电子科技领域一家顶尖公司签约。

城市户籍仍意味着资源与福利。目前,一线城市的户籍政策普遍收紧,北京2017年将继续削减近半大学生留京户籍指标。相形之下,成都、武汉、重庆等城市则纷纷出台针对大学生的宽松户籍政策。

成都允许外地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武汉的“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规定:毕业三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为武汉常住户口;超过三年的,符合简单条件也可申请。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北上广   新一线城市   人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