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军转民”,还是“民参军”,军民融合的核心是资源、人才和技术的融合。近年来,信息工程大学着眼时代大势,抢抓发展机遇,把军民融合纳入发展规划总体布局,融入教学科研具体实践,做了一些探索。
一是高端资源整合。信息工程大学率先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发挥双方的技术资源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测绘信息“走出去”服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全球空间基准军民融合工程、全球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与中央网信办签署合作备忘录,依托大学建设“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发展创新中心”,落实习主席签批的9大建设任务,通过这样的军民融合举措,为国家网络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技术融合。军民融合实际上也确实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信息工程大学率先开展了军民转化平台的建设,在不触红线的前提下,探索与地方政府共建军民融合研究院的新模式,建设了中关村信大网络信息军民融合研究院、东莞信大融合创新研究院、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技术平台。实际上,这些平台的建设都是为了解决“军转民”“民参军”的技术问题。众所周知,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军队有军队的一套,地方有地方的一套,两者融合的时候必然会存在技术、规范等方面的不一致。平台的建设,一方面为地方不熟悉部队规范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使其更好地参与军队信息化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平台与地方企业合作,将大学领先的技术应用于企业的产品、技术升级,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建设。平台建设的实践过程,很好地实现了共享共赢的局面。实际上,平台的建设也得到了军委科技委的高度关注,军民融合研究院建设的模式被列为军队停止有偿服务的试点,通过这种模式来解决军民双向融合的问题。
三是关于人才融合。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地方知名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军事人才培养和军队科技发展。
军民融合是习主席站在战略高度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是军方主导还是地方主导?先经济发展还是先军事发展?本质上都是思想上站位不高的表现。事实上,军民融合是双赢的问题。在技术层面上,确实存在融合发展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说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在军方却用不起来,是不是存在“玻璃门”的问题?不能说没有“玻璃门”的问题,但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不知道军方的真正需求,也不知道武器装备对技术点的需求,不熟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所以,需要一种平台机制用于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现在军民融合研究院也在试图寻找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责编/魏飞 孙渴(见习) 美编/李祥峰 李智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