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近年来,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紧抓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以军港靠前保障为突破口,创新规划建设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装备技术保障、军地人才培养和军队社会化保障“四大中心”,产业发展向“蓝高新”全方位提升,装备技术保障向“海陆空”全要素拓展,人才保障向“军地校”高层次迈进,军队社会化保障向“军政企”多领域覆盖,实现了有机构、有平台、有空间、有实践,形成了以靠前综合保障、涉军涉海、体制机制创新为特点的古镇口发展模式,打造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青岛样板”。

坚持军地共商,在体制机制深度融合上实现突破。一是创新协商机制。2013年,青岛市成立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在市级层面形成军地统一领导的工作推进机制。201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建立军地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二是军地统筹规划。将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山东省、青岛市和西海岸新区将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古镇口示范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十三五”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三是创新政策措施。将海洋防务和海工装备、航空装备、军民两用信息技术、涉军涉海新材料等军民融合产业,纳入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推动军工企业项目、科研院所向示范区布局,引导社会力量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产业。下放审批权限,有力地提高了服务效能。

坚持创新引领,在产业科技发展深度融合上实现突破。注重需求牵引,建设产业园区。围绕提升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研发水平,把军工产业园区作为军民融合的主战场,以军港需求为牵引,规划第四代军工产业园。加强科技引领,带动军地共赢。近几年,我们坚持做增量、走高端,规划建设13平方公里的大学科教园区,大力引进教育科研机构和军工高端项目,以新动能促进新发展。

坚持双向互动,在军地人才融合培育上实现突破。一是联合培训。推动部队和学校、舰船装备承研承制单位开展战略合作,创新建设全国首家“军地人才培养中心”,开展军地通用专业培训。二是建设平台。规划建设占地13平方公里的大学科教园区,占领涉军涉海科教制高点,建立军地联培联训平台,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三是军地互动。推动海防重镇与国防名校紧密结合。国防大学在古镇口设立军民融合青岛研究院和现地教学基地,建设国内航海类院校首个校际共享航训码头,为军地各类人才提供海陆综合训练、风帆训练等平台。

坚持强军富民,在军队社会融合保障上实现突破。与海军装备部、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创建装备技术保障中心,构建起海陆空一体化装备技术保障体系,并带动青岛船舶制造、海工装备产业升级和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整合龙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组建军民融合食品保障协会,建设集食品加工配送、水兵厨房、展览展示、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军港生活保障中心,满足官兵食品保障需求的同时,拉动地方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

坚持共建共享,在基础设施融合建设上实现突破。打破“军地分轨”投融资界限,综合考虑军地需求,整合军地资源,以双向融合、共建共用的思维,创新军地共同投资建设机制,建成三沙路等一批军民融合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实现一份投入、多重效益。按照5A级景区标准,军地联合沿滨海一线规划建设国内首个红蓝文化交融的海军公园,彰显军民融合和海洋科技特色,不仅成为青岛旅游文化的新地标,也是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责编/魏飞  孙渴(见习)    美编/李祥峰  李智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排头兵   军民   深度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