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社会治理,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正确把握当前形势下群众的新要求,及时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
【关键词】群众满意 社会治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为实现群众满意,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人民对美好生活有着自己的期许和向往,我们要从人民的角度来处理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具体表现为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为人民服务,用党组织的真诚服务感化人民群众。社会治理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不顾人民意愿、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良现象,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自身角色。领导干部应当将群众视为家人,时刻牢记群众是我们社会治理工作的指路明灯,对群众付之以真情、晓之以明理,做到定期主动探访群众,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多和群众沟通交流生活中的不便,多做宣传,使群众对社会治理的内容,以及服务都有所了解。二是树立高尚的服务观。领导干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领导干部要合理运用权力为人民群众谋取社会利益,强化服务意识,将自身的热情投身于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便利,做到心中有民。三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应当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来促进社会的长足发展,而不是注重形式主义。其次,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为,定期与其他领导干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坚持求真务实,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四是积极成为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身处重要的职位,更要强化责任心,进行多方位思考和换位思考,在各项社会治理工作中努力融入基层,融入民众。五是树立正确的廉政观。通过学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防腐抗腐能力,勇于抵制金钱美色诱惑,经得起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考验,保持平民党员本色,接受各类社会力量的监督,做到廉洁为公,勤政为民,远离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官僚主义。
为实现群众满意,应正确把握当前形势下群众的新要求
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工作主要分为社会事业、社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模式三大部分,表现出多样性、联动性、复杂性的特点。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在不同历史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群众工作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要做到全面了解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第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更新社会治理的理念,树立社会治理理念。同时,通过定期面对面走访,体察民情的方式,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突出重点,密切关注进展,做好社会问题的预防,构建人民群众心中平安和谐的社会,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基层体系中的人民群众,要积极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结合地区情况,通过人民群众代表,理性提出关于社会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对策。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实践,符合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党组织要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制定政策方针,尊重群众的创新成果,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
第三,必须注重重大事件预警工作,明确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理措施,对人民群众上访提出的重大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及时把基层工作的重大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重视社会舆论,注重人民群众的感受,及时发布新闻通告,减少由不良问题导致社会严重暴力事件的可能性。
为实现群众满意,应及时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了经济体制的转型变革,社会阶层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社会结构由现实社会变成现实虚拟相结合的社会,群众的主体角色也更加多样化,他们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群众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社会治理工作需要注意群众对物质方面的需求,全面发展各类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例如,通过合理的政策方针鼓励企业投资入市,优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发挥企业解决部分就业的作用,为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关键是要改善民生。要强化责任意识,积极调整社会政策,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完善养老服务,给困难的群众提供基本社会保障,改革以往的社会福利政策。同时,必须避免因为政府责任过大,出现福利过重、福利依赖等相关问题。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建设优秀创业就业发展基地,为创业就业人员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大力创新就业创业模式,推动企业和高校的结合,制定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政府还应着力于解决医疗社会事业的发展,推进医疗保障保险制度改革,逐渐降低部分医疗卫生药品的价格;完善社会医疗救助结构,维护医疗紧急救济的网络系统,以应对突发性的公共事件,提高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幸福感。还应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文化公共服务政策,成为开展文化惠民项目的组织者。一方面出资举办多样化的社会文化活动,要求文化机构给予宣传方面的帮助,鼓励实体企业积极参与,吸引人民群众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加强人民对社会服务的了解,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另一方面,政府应秉承公平正义原则,对文化项目进行管理,公开文化产品的供给模式,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网络系统。
为实现群众满意,应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
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社会治理工作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要制定符合当前发展阶段的治理体制机制。首先,社会组织应当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城乡地区的居委会和村委会在政府行政手段的指导下,对部分社会治理工作进行细节化处理,变成独立自主的服务实体。同时,建立不同社区的沟通交流体制,强化人民参与的民主意识,接受来自人民群众的合理建议,努力成为一个管理有序,氛围良好的社会共同体。
其次,政府应当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教育体系。一方面,加大对公共服务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并辅之以奖励机制吸引人才,扩大社会组织的服务范围,包括慈善服务、家庭服务、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组织和政府组织的信任感。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应配合政府,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的网络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公共服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关注度,并且使人民群众意识到培养自身道德意识的重要性。
最后,规范社会治理工作的市场秩序。一是要健全市场管理中的法律法规。在社会发展事业方面,执法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治理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要明确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大力推行市场运行法治化,适当扩大社会组织的自治范围,使社会组织做到与人民群众积极沟通,主要通过民主协商手段来解决矛盾和问题。二是要加强政府绩效考核的监督。各级政府间要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评议,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努力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办好事。同时,建立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全面评估监督投诉的网络平台,强化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促进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体制的完善。
(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邓恢林:《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创新社会治理》,《政策》,2011年第12期。
②杨新欣:《服务群众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
责编/陈楠 肖晗题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